零点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零点看书 > 怅卧新春白袷衣 > 第 14 章

第 14 章

子。”

“伯母。”苏婀娜低了头,羊脂玉似的颈上染上一层淡淡的红。

明太太笑笑,拉了她一同去吃早饭。

昨夜才落了雨,早上的天还是阴沉沉的,晦暗昏黄得如同涂在面包上的黄油。

吃完饭后,明太太摇了电话唤来两个朋友,又让苏婀娜与她们一同打麻雀牌。

苏婀娜稍稍推辞后坐下陪着明太太打了几圈。她知道自己应极力讨得明太太喜欢,于是拼着自己不和,专打明太太要的牌,只有第六圈是天和,没让明太太和成。

打到中午时分,自有佣人布了菜,明清远也自书房里出来随她们一起吃饭。桌上极精致的菜肴漂亮得如一个个工艺品,还摆有小甜点,想起在苏区吃的都是些窝头泡馍,苏婀娜愈是觉得国民党腐败,资本主义腐朽。

“婀娜。”明清远笑吟吟地夹菜给她,婴儿拳头大小的螺。

ròu质非常鲜美,苏婀娜吃完了抬头,他仍望着她,一双眼睛极深极亮,就好象深黑的夜里,星光照进古井。心上笼上几丝不祥,她问:“这是什么螺?”

“什么螺?这是法国蜗牛。”他倒是笑。

苏婀娜觉得一阵恶心,从桌上捞了一个高脚杯把其中的液体灌进去,哪晓得里面装的是法国干红,又呛得直咳。

“真是个傻丫头,是田螺还是蜗牛都分不清么?”明清远取了帕子托起她的下颌,“看你。”

说着,他帮她轻轻擦去了脸上的食物残渣,修长的手指有意无意地在她的唇瓣上划了一下。

明太太看在眼里,只是笑,拭净嘴角上楼休息去了。

下午去了号称远东第一天主教堂的佘山天主教堂。

佘山天主教堂建在佘山山顶,是法国传教士于清同治十三年所建,教堂融希腊、罗马、哥特式建筑艺术于一炉,部分采用中国传统手法,可谓中西合璧。

从山脚到山顶的路上有一百四七座苦路亭,每亭中有一幅耶稣受难浮雕,还有三座圣亭和一个中堂。小路曲折,汽车开不上去,他们便下了车拾级而上。

南方的冬自是与万里飘雪

的北国不同,落红殆尽黄叶萧萧便是冬天。朔风吹来,漫山的红叶簌簌辞柯,落了一地,一声一声,都像叹着流年似水,韶华易逝。

这个时候,香山的叶应该也红了吧?不,不,现在的香山应该北风呼号,雪花乱飘。

香山的漫山红叶在一个月前的北平,但这里是江南,是上海。

路上都是厚厚的积叶,踏上去绵软无声。他牵着她的手,两个人默默往前走。

她记得他们曾经过拾过香山的红叶,寻了样子奇特的,夹到书里当书签,寻常样子的便学了《唐宋传奇》里的故事,题了字后抛入湖中。

湖边有丹桂,正是开花的时候,水面尽是黄色的小花,一朵一朵,沉沉浮浮。

抛了红叶后掬一捧水,尽是清软的馨香。

那些花香如醉的年少时光仿佛是比月色更单薄的水晶,清溶溶的一块,落在地上,碎成满地的屑,拾都拾不起。

她望向他,他也是一幅若有所思的样子,可是忆起了往事?

明清远也看着她,风吹得她的鬓发有些散乱,又是极窈窕的旗袍,被风裹着,有极嬴弱的丰姿。她举手拂开乱的发丝,他竟看得有些痴。

苏婀娜含羞笑笑,又默默往前走。

山路极长,看着她走得吃力,他说:“我背你吧。”

她本当他开玩笑,想不到他竟真的蹲下来,于是苏婀娜笑嘻嘻地伏到他背上去,搂住了他的脖子。

头顶上是一树一树火红的叶子,燃烧树顶,大火轰轰烈烈,如此的灿烂,如此的凄惋,哀艳得如义无反顾的殉情者的血。

他的鞋子踏在铺满山路的红叶上,有极轻微的声响,好像时间在很远很远的地方轻轻断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这两句诗可真是符合现在的意境呢,她只是这样想,并没有思及太多。直到西元一九三七年的夏天,她被困在一方斗室中,门窗皆被封死,没有自由,不见天日。那日媚眼妖精恰穿了一件红色的旗袍去看她,她突然就忆起这件事,分明想起,原来这两句诗出自白居易的《长恨歌》。

天色依旧晦暗阴沉,铅灰色的云低得似要压下来。

他一步步地往山上走,每上一步,微微的震。

她轻声地问,有些试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