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黄惠贤、陈锋主编《中国俸禄制度史》,序言第4页。?y^o?u!s,h/u/l\o^u`./c~o\m/
[3] (唐)杜佑:《通典》卷三五《禄秩》,王文锦、王永兴、刘俊文点校,中华书局,1988,第964页。
[4] 陈寅恪:《元白诗中俸料钱问题》,《清华学报》1935年第4期。
[5] 学界对外官料钱的研究,积累深厚,成果众多,故而笔者不在此处一一罗列。相关的研究综述,参见张国刚主编《隋唐五代史研究概要》,“经济:俸禄”一节,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第214~217页;胡戟等主编《二十世纪唐研究·经济卷》,“官吏俸禄”一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第410~412页;李锦绣《唐代财政史研究的几个问题》,收入刘迎秋主编《社科大讲堂·史学卷》,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第153~171页。
[6] 最早注意到这一问题的是日本学者。筑山治三郎错误地将唐前期州县官俸等同于京官俸,认为其依品给俸。横山裕男则将州司官员月料视为三等,长官一等,别驾、长史、司马、判司一等,博士一等。\r?u?w*e+n?5·.-o,r/g`其后,刘海峰、陈明光、李锦绣、罗彤华等人都对这一问题进行过研究。参见筑山治三郎『唐代政治制度の研究』,創元社,1967,頁558;横山裕男「唐代月俸制の成立について:唐官僚俸祿攷の一」,『東洋史研究』,第27巻3号,1968,頁247~271;刘海峰《唐代俸料钱与内外官轻重的变化》,《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第2期;刘海峰《论唐代官员俸料钱的变动》,《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5年第2期;陈明光《唐代前期预算外收支计划述略》,《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4期;李锦绣《唐代财政史稿》第2册,第34~42页;罗彤华《唐代州县公廨本钱数之分析——兼论前期外官俸钱之分配》,《新史学》第十卷1号,1999;罗彤华《唐代官方放贷之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第59~67页。
[7] (宋)宋祁等:《新唐书》卷五五《食货五》,中华书局,1975,第1396页。为方便行文,笔者将这条材料简称为“《新唐书·食货志》外官月料条”。′E~Z/小-税_徃* _芜′错\内.容!
[8] 《通典》卷三五《禄秩》,第964页。为方便行文,笔者将这条材料简称为“《通典》外官月料条”。
[9] 《册府元龟》卷五〇五《邦计部·俸禄一》所载文字与《通典》略有差异。参见《宋本册府元龟》,中华书局,1989,第1263页。
[10] 李锦绣:《唐代财政史稿》第3册,第35页。
[11] 刘海峰:《论唐代官员俸料钱的变动》,《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5年第2期;陈明光《唐代前期预算外收支计划述略》,《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4期。
[12] 钱宝琮指出,此书非《隋书·经籍志》所录《夏侯阳算经》,实为唐中期成书的《韩延算经》。参见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编《李俨钱宝琮科学史全集》第9卷,科学出版社,1983,第145~147页。
[13] 钱宝琮点校《算经十书》,中华书局,1963,第577~578页。
[14] 刘海峰:《论唐代官员俸料钱的变动》,《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5年第2期;罗彤华《唐代官方放贷之研究》,第61~67页。
[15] 李锦绣:《唐代财政史稿》第3册,第35页。
[16] 陈明光:《唐代前期预算外收支计划述略》,第45页。
[17] (唐)白居易:《白氏长庆集》卷四七《议百官职田》,《四部丛刊初编》第739册,商务印书馆,1919。
[18] (元)脱脱等:《宋史》卷一六八《职官八》,中华书局,1985,第4005页。
[19] 谷川道雄「唐代の職田制とその克服」,『東洋史研究』第12巻5号,1953,頁378。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