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零点看书 > 穿书后,韭菜大妈考上了大学 > 第61章 东县再起

第61章 东县再起

技术工去修整一下,按厂里最高工资结算,正常运营了,再召回。另外付给你两万奖金。

沈红莲捂嘴大笑,我是钻进钱眼里的人么。早说嘛,非要搞得彼此不愉快干嘛呀。立个字据给我,这就派人去。

唱黑脸的气得青筋爆出,差点开骂,却被唱白脸的阻止住。

奶奶的,想保住钱财太难了,只能化整为零。

西县不是找不到技术工去修整,魔都有的是高技术人才。只是代价太大,如果找不熟悉的,搞清楚原先的机械流程就需要不少人力,弄不好还会拆掉重建,那样对县里财政无疑是不小的负担,怎么都没找熟悉的老技工划算。

沈红莲作为开悟了的写手,怎么可能不清楚。

还是丢开面子赚钱吧。嗯,得加大做假账力度。

造人也不能耽误,算算还剩三年就恢复高考,起码还得再生一胎。

老中医的逆天医术得继续使用,必须再生一次双胞胎女儿。至于丈夫和婆家与生俱来的重男轻女陋习,完全不予考虑。

搬进生活区后,又开启撒钱模式,公社提供了五保户名单,沈红莲亲自登门捐赠。

捐不捐,捐多少,完全取决于她的眼缘和心情,反正绝大部分都有份,不少有利用价值的,会很慷慨地发给一百块,让他们短期内不用为温饱发愁。

没人知道撒了多少,听说她不记账不统计,还禁止受捐的公开数目,一副做好事不图名的高大形象。

一边借债投资,一边撒钱做所谓的公益。

沈疯子的绰号确实不是凭空来的。

县委听了沈红莲捐赠事迹,并不奇怪,沈疯子的慷慨也是出了名的。对这样的好人好事可不能坐视不管,开会商议后,决定授予沈红莲县模范青年称号。

作为省先进生产者,加一个县模范身份显得多余,但沈红莲不在组织,其他确实没啥可嘉奖的名头,几乎都觉得画蛇添足。

这天中午,沈红莲照例和李书文在生活区遛三个小屁孩,边看一群建筑工人忙乎,边等吃午饭。

听到有人叫,沈红莲转身一看是个陌生小伙,我是沈三丫,找我啥事?

小伙子举起了小提桶里养着的二十几只河豚,我是江边捕捞队的,送给你尝尝鲜。

看到小伙子很是精瘦,眼里透着明显的邪气,沈红莲淡淡地问,是捕捞队让你送给我的么?

之所以有此一问,是沈红莲来到此地后,经常让食堂的人去集体捕捞队买江鲜打牙祭,并对河豚情有独钟,为此还专门请了一个祖传烧河豚的大师傅。

小伙子避着沈红莲的注视,这东西没有专业大师傅烧,谁也不敢吃。这是今天刚打到的,我就从捕捞队弄了来。

沈红莲问,多少钱?

小伙子说,卖不掉的,不要钱。

李书文凑上前一看,有七八斤吧,照市场价,给你十块得了。

小伙子摇头,真不要钱。

沈红莲很不耐烦地对李书文说,给他十块,不收就把鱼拿走。

这个时期的江鲜又多又便宜,且都是稀罕之物,三十年后,大几千甚至上万一斤的明前刀鱼和江里河豚,现在才块把钱一斤,不吃白不吃。

何况三十年后,长江还会全面禁捕,现在不吃,更待何时。

扭头又对小伙子说,只此一次,下不为例。你私自卖鱼属于投机倒把,我可不想惹祸上身。

看这小伙子不像正经人,沈红莲可不想亲近。

小伙子迟疑了一下,自我介绍说是文友的二叔。

沈红莲心里咯噔一下,想起文友文章里说过,最不待见的就是他二叔,吃喝嫖赌样样精通,坑了文友好几次,兄弟关系势同水火。

故作镇定地回,不认识你说的是谁,和我丈夫去食堂拿钱吧。

小伙子急道,就是你打了又给他两千块钱的那个孩子啊。

沈红莲冷哼,我打的孩子可多了,送出去的钱更不知有多少,到处都有,随便抓一个打一顿玩玩,谁知道你说的是谁。

小伙子一愣,报了文友的地址。

沈红莲摇头,我心情不好就到处去打孩子,打过就忘了。

小伙子坚持,你打过他两次的那个。

沈红莲装傻,碰巧的吧,反正我一个都不认识。

李书文赶紧推小伙子离开,不知道沈三丫有羊癫疯么,别惹她发病。

小伙子疑惑地问,沈三丫——真有疯病啊?

李书文哼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