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副总裁亲自督导。集团营销中心总经理、分管总监,区域公司总裁、区域营销总监现场办公。
汪洋的心也落了一大半。
价格报告完成审批,应该是指日可待了。
在杨洋总看来,这次带领团队现场办公,专场解决江州公司的困难,也是给了李秋林和汪洋天大的面子。
在他看来,这些仅仅是区域公司人为设置的障碍,仅仅需要吹灰之力,就可以轻松搞定。未来在这场大战役中,他也是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但是当他看完一份份价格报告的时候,满脸的惊讶。
这些价格报告即使通过了区域的审批,到了集团最终也是很难通过的。
因为大部分楼盘的价格,远远超过了周边的竞争楼盘,而且计划中去化时间非常短。
既要卖的比别人高,又要卖的比别人快,当然是每家公司都希望看到的。
可是不仅仅是高一些,而是高许多。
不仅仅是快一些,而是快很多。
不仅仅是杨洋总,集团营销总监张永利、区域总裁张文兵,以及区域营销总监何青看了也是一头雾水。
总之大家面面相觑,不知所云。
大家都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一般情况下,城市公司的价格总是往低了报,然后区域和集团公司要求往上涨。
从来没有城市公司往高了报,高得区域和集团傻了眼。
比如城东某个项目,上报均价为12,000元/平方米。
一路之隔,江州本地品牌公司的楼盘,均价只有8000元/平方米,而且还是现房。
足足比对手高了50%。
当然,这个楼盘是特例。
其它项目普遍比周边楼盘高20%-40%。
来江州前,杨洋总做过大致的测算。
投资给江州的500亿资金,最终可售货值大约能达到700亿左右。。
但是根据这些价格报告,加上已经拿到审批价格的5个项目,可售的货值达到了惊人的800多亿。
足足比集团测算的高了100多亿。
这样的定价逻辑显然已经超越了传统的认知。
用现有的定价体系已经很难解释。
虽然高定价意味着高利润,但是也同样意味着高风险。
如果定价过高出现滞销,那就会产生大量财务成本,同时营销成本也将大幅度增加,这些成本增加将大幅度降低利润。
显然,这样的定价。无论是区域还是集团,都没人敢拍板。
而李秋林当初之所以同意这个报告,完全出于对汪洋的绝对信任。
其实他自己,同样抱有一些疑问。
对于汪洋来说,这也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作为重生者,他因为知道了后市的市场变化,以及价格变化,所以他才敢于制定出这样的价格。
他心里非常清楚的知道,之所以价差这么大,是因为两个重要的因素造成的。
一方面适应于2008年市场低迷,导致很多项目都采取了降价促销的手段,所以价格本来就比正常销售要低很多。
比如刚才城东项目对面的楼盘,现在销售均价约8000元每平方米。
但是其在2008年上半年,正常销售价格是1万元每平方米左右。
就是说现在的价格是原来价格的8折。
即使是这样,销售计划的速度远远达不到经济危机以前。
另一方面,由于4月份以后房地产市场急速回暖,导致楼盘价格快速恢复并且略有上涨。
价格上涨的原因,一方面由于市场的快速回暖,另外一方面是应于2008年市场低迷导致大量的楼盘,开发进度被延缓,甚至停工,导致了供应量的急剧下降。
这两个因素导致了2009年4月份出现了短期的供不应求的状态。
所以城东这个项目定价12,000元/平方米,恰恰是精准的结合市场情况,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定价策略。
在当年,汪洋当然也没法准确的预判市场的激速回暖。
当时是开盘卖了一半以后才赶紧迅速上调价格,最终也仅仅实现了正常的销售利润。
虽然王洋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定价是非常合理的,但是他想要让其他的人认可它的定价逻辑,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即使他说了自己是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