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波澜
“将成都、汉州、简州,尽数让给他,人于得意之时,最易忘形,且成都非易守之地,待吾等整军待发,以突袭之势,借道汉州,直抄西川之彭州、蜀州,届时,成都将陷入三面围困之境,不由得他不弃。”
周翔听罢,愣了,他仍记得早前,便与王建提议过征服西川之事,但原身考虑到自身困境,总是选择按兵不动。
而今王建竟选择以退为进,而后再主动出击,不得不叫他诧异。
“属下赞同。”
王建知道他犹豫这么久是在想什么,但并未开腔问询。
作为现代精英,他缺的,是壮大东川军实力的时间而已。
三日后,整个成都府,犹如空城般荒凉,由于百姓被尽数转移至梓州,大街小巷,连一个影子都没有。
成都府已荒凉如斯,待王建策马到达梓州之际,梓州的荒败,比起成都府,更甚上三分。
不战而退,叫张乾昱心里十分不爽,比这更严重的情况,是……
“将军,属下有要事相报。”
王建在梓州,还没来及歇上一歇,张乾昱,黑着幽怨的脸,对他抱拳行礼,他的身后,还跟着大批议事而来的地方官。
“何事?”王建信步进入简陋厅堂,众人行礼后,尽数入座。
“将军,我东川军本有足够三月之用的粮草,可如今,只因周翔一句‘善待百姓’的话,便要将军粮尽数分给百姓。”
“您可知百姓总数逾十万户,足足二十余万人!这一分,所有粮草加起来,连三日都撑不住,届时将士怎么办?”
王建犹如晴天霹雳,刚挺过被陈敬宣率部屠城的危机,眼下,居然又陷入粮草不足的绝境?
“叫老身看呐,就不应采信周参事的话。”
“就是,自身尚且不保,何必打肿脸来做善事!”
……
张乾昱开了个头,一众地方官,亦七嘴八舌议论起来,一旁的周翔,虽面色未改,但持续不发一言,任凭他人兜头兜脸指责他。
善待百姓之举,古有刘备做过,刚才王建还未对这一想法起什么疑虑,而今,善待百姓竟招致又一波澜,王建一时间略显懊恼。
唐廷目前连叛军都处理不了,甚至有可能还要依靠各地节度使,自然无从向唐廷求援。
而眼下,王建的危机,并非单单一个西川的陈敬宣,东川以北的山南西道(今陕西汉中、四川东部、重庆西部等地),还有个杨守亮在对着他的地盘虎视眈眈。
要是断粮的消息被唐廷知道了,杨守亮会比陈敬宣更快速地杀过来。
“征集粮草,你们看可行么?”考虑到目前,治下还有11个州,王建迅速问询道。
地方官们面面相觑,最后为难道:
“莫非将军忘了,距离上次征集粮草,甚至不足一月,若是再向其他十一州百姓征集,那他们又如何过活?”
“要我说,谁捅的篓子,还是谁想对策吧!”
“附议,从成都撤退前,老身还记得在议事时,是周参事提出了这坏事的提议!”
可是最后的决定,是我下的。王建内心暗暗心疼背锅的周翔。
“你有何对策?”王建看向周翔,希望他发挥出参谋家的本事。
可惜,周翔只摇了摇头,依旧沉默不语。
王建见状,脾气蹭的就上来了。
“张副帅!听令!”
“将三万东川军分为百支分队,全副武装!”
“蜀地山匪众多,想必山头定成千上百!令众将士即刻出发,打劫土匪!用以补给!”
张乾昱听罢愣了愣,旋即双目放光,一副惊喜模样:
“将军高明!”
“高明!”
地方官们反应过来后,也渐渐扬起惊叹妙计的神色,王建抿了抿口干舌燥的唇,快步离开这议事厅。—
王建的数百家眷,被安顿在梓州知府院内,环境倒是比外头好许多。
进入知府院内,倒是不见人头攒攒,王建只看到了那还算熟悉的背影。
周玉兰正独自忙碌在院落内,收拾家什杂物,其余人等,皆不知所踪。
“这些事情,大可吩咐下人来做。”王建看到她,话音也不自觉柔软了些。
周玉兰闻声转过身来,看清是王建后,她匆匆躬身行礼:
“将军。”
“免礼。”
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