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革命人士都是人才,都是这个时代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精英,宋怡龄的目的就是接近他们,影响他们,让他们的思想按照自己所希望的那样变化,让所有人自认为自己做的是他们自己选择做的,实际上却是暗暗增强宋怡龄等人暗中增强实力的事,一切都是那么顺理成章,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没有人感觉自己被利用,因为所有的一切都是他们自己的选择。
真正的谋算高手实际上就是让众人为自己所用而他们自己却不自知,而这样的实力只有那些最最顶尖的谋士和间谍具有,很幸运,宋怡龄和袁家文都属于这样的人。
辛亥革命(一)
时间飞梭,转眼到了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并取得了胜利,成立了湖北军政府,辛亥革命风起云涌。
宋怡龄心情大好地看着手上的电报,果然不出她所料,黄兴成为了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都督。早在10月初的时候,怡龄就以生意的缘由请黄兴前往武昌为自己的纺织厂联系买家,生意是假,起义是真,怡龄很清楚以黄兴在革命党人中的声望和地位,只要他在武昌,那这个领袖就不可能选择别人,至于那个被逼当上总统的黎元洪,哪里凉快,哪里待着去吧!
根据密探的密报,黄兴和林觉民到达武昌以后,得到了武昌革命党人的热烈欢迎,秘密准备起义,而9日由于制造炸弹不幸爆炸,起义机密遭到泄漏,孙武、杨宏胜等起义领导人非死即逃,黄兴和林觉民在宋怡龄安排的护卫保护之下侥幸逃过一劫,在武昌革命党人群龙无首一片混乱的情况下,黄兴挺身而出,宣布立刻发动起义。
黄兴的出头是所有革命党人的众望所归,他有资历,有声望,而且也领导过广州起义,所有的革命党人都表示要追随黄兴。随着12、13日汉口、汉阳的光复,各国驻汉口的领事纷纷宣告“中立”,武汉战局大势已定,宋怡龄也在第一时间收到了这个密报。
12日下午,宋怡龄秘密接纳的几十名革命党人全部秘密返回,分别前往各省,商谈起义之事。
******
“清王朝该着急了呢,也该让冯国璋去请袁世凯出山了呢!”嘴角冷笑,怡龄轻轻地用书敲打着自己的左手,除了黎元洪还是按照历史上出山以外,其他的事情似乎比较顺利呢。
“这个年代的革命党实在是太软弱了。”张学杰看着手里的将怡龄差点气的吐血的电报,很是无语。
他们密谋这么久让黄兴赶在起义之前回到武昌为的就是得到领导起义军队的权力,限制黎元洪,结果这些革命党人倒好,起义成功之后,觉得自己的实力不够,就希望得到新军协统黎元洪和湖北立宪派首领汤化龙的帮助。汤化龙这人张学杰了解了大概,这个年代所有之名人物袁家文早就做了很好的一套资料收集了。汤化龙这人也是个人才,赞成立宪,由于对清廷假立宪心怀不满,和他的拥护者胡瑞霖等一起归附于革命阵营,进行政治投机。而他所属的实力和本人的声望也很得革命党人的认同,在他们这些立宪派提议下,黎元洪还是被推举为湖北军政府都督,汤化龙自己担任了民政部长。
而让张学杰、袁家文、宋怡龄等看好的黄兴却自动避让,放弃领导人的职位,选择当了先锋将军,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让辛辛苦苦策划很久的宋怡龄郁闷得要死。
“这些革命党人啊,以后是不能再寄予厚望了!”张学杰无奈地摇摇头,有什么办法呢,这个年代的革命党人像理想者更多于像政客,哪里是那些老官场油子的对手啊,被卖了还帮他们数钱,看来自己还是对革命党人期望过高了,不能对他们有这样的期待呢!他们既然自己放弃手中的权力,那就不要责怪其他人对你们举起手中的屠刀了!
不过目前看来,革命的形式还是非常好的,黄兴、孙武等人成立了谋略处,并根据同盟会的纲领,他们宣布中国为“中华民国”,主权属于人民;发布檄文,号召各省起义,推翻清王朝统治;又取消苛捐杂税,豁免本年和历年积欠的田赋,等等。
这些措施不错,张学杰边看边点头,至少能够激发群众的革命热情,工农群众和学生都会踊跃参加革命军,支持军政府,革命的势力将会迅速扩展到湖北全省的大部分地区。
如果让这些参加革命的志士知道战争之后一切不过照旧,他们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想起民国这军阀混战的几十年,张学杰就觉得一阵苦涩,自己的到来绝对不允许这段悲惨的历史再次重演。
关注武昌起义的不仅仅是张学杰三人,更多的旧式官员、地方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