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用吉普车里,明清远轻轻地笑了。他笑,笑颜映在暗色的玻璃上,模糊朦胧的一张脸,犹抱琵琶半遮面,欲见不见的绝代风华。
蒋介石自然已经知晓了消息,他冷睨明清远:“你怎么也不阻止他?”
明清远答得谦卑:“学生只是少将军衔,怎么同张司令的军衔比?况且张司令于学生有师生情分,实在难以阻止。”
蒋介石冷哼一声,向张学良道:“对这批学生,除了拿机关枪打以外是没有办法的。你还同他们说一周内一定以实际行动答复他们的要求?”
张学良恨恨:“机关枪不打日本人反而去打爱国学生?”
时机已经成熟了,明清远知道。
从蒋介石那里出来,明清远旁敲侧击:“今年六月一日,陈济棠和李宗仁不是从广州发出通电,说要率所部北上抗日收复失地?结果不久后广东的将领与飞行员纷纷向南京政府投诚,并对两广所谓的北上抗日说加以抨击。陈济棠和李宗仁还不是乖乖地对委座表态归顺?连实力最大的粤桂湘三省都伏首听命由于委座,您的东北军又何须如此呢?不如同两广的中央师一样悉数北调,用来剿共吧。”
张学良本来皱着眉头,对他的话爱理不理,但听到明清远提到陈济棠和李宗仁的事,忽然觉得面前开了一扇门,丝丝白光渗透而入,外面是一个新天新地——因为兵不血刃地解决了两广事变,所以蒋介石过分自信,此次仅带了少数文武官员飞来西安,不如……兵谏?
十二月十日,国民政府正式通过发动第六次围剿计划,预计十二月十二日正式行动。
十二月十一日,蒋介石宣布蒋鼎文为西北剿匪军前敌总司令,卫立煌为晋陕绥宁四省边区总指挥,并命令中央军接替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西北军的剿共任务。
苏婀娜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只晓得明清远的烟愈抽愈凶,满屋都是呛人的烟草味。
她有预感,会有一件大事要发生,但同时心头又有一丝不祥缭绕,挥之不去。
十二月十二日零晨两点,明清远在露台待了一会儿忽然回屋换衣,铜扣一粒粒地扣上,帽子、佩枪、马靴,竟是一丝不苟的戎装。
“你要出门?”
“等我回来时,国共应该就能合作了。”他在她额上落下一吻,而后匆匆出门。
最好的偷袭时间是清晨,因为人在此时最渴睡眠,在此时最难设防,比如东北军一零九师,以往能征善战的师长牛元峰就是在睡梦中被共Fei袭击,全军覆没。
> 他想,现在张学良和杨虎城应该在召见东北军和十七路军的高级将领准备兵谏吧,毕竟昨日才被撤了职,校长又授意《大公报》撰文抨击张杨二人,怒气最盛时便易做出不理智的事。
十二月十二日凌晨四时五十分,张学良和杨虎城带兵到临潼华清池预备活捉蒋介石,靠近了才发现已经有另一路人马比他们还要先到。
“你们是谁手下的?”张学良看着阻住路的士兵。
“是我的嫡系。”远远地走来一个人,肩章上一颗金色的将星和领子上的将官标志彰显出他是少将衔司令无疑,明清远缓缓走来,璨然的笑同将星交相辉映,“所有的警卫员已经摆平,陈诚、邵力子、蒋鼎文、陈调元、卫立煌、朱绍良……他们昨晚赴了校长的宴,现在应该醉酒未醒。”
事情出乎意料,张学良望了一眼同样一脸疑惑的杨虎城,杨虎城问:“你不是他的得意门生吗?怎么?”
“因为是我的嫡系,所以这里发生的事他们一个字都不会说。”明清远答非所问,把手移至腰间,拔出一把小巧的勃朗宁M1905手枪。
张学良立刻拔枪对准他:“你想做什么?”
明清远勾勾唇角,无比狡黠的笑意。
作者有话要说:史学家唐德刚认为,因为两广事变的危机安然度过,西安事变在1936年的西安非爆发不可。
☆、第九章 云罗满眼泪潸然
正午时分,古老的西安城飘起了小雪,洁白的雪花落在指尖,一会儿便化作了无色的水,有轻微的凉意。
不对,苏婀娜蹙了眉。
孔祥熙的太太孔宋霭龄同谁都自来熟,平素此时应该早搭了牌局唤她连同其他官员的太太去打桥牌,怎么今日到现在都无动静?难道出了什么事?
雪落无声,地上一片泥泞,踏上去幸运的话,有一圈又圈的涟漪晕开,若是不幸,便是一腿泥浆……谁愿意在这样的天气里出门?苏婀娜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