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零点看书 > 黔东苏维埃特区根据地 > 铜仁市沿河县内红三军活动旧址及纪念碑、馆简介

铜仁市沿河县内红三军活动旧址及纪念碑、馆简介

诉说着红军战士们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还有当年的文件、书信,字里行间透露着革命先辈们坚定的信念和对胜利的执着追求。

自建成以来,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纪念馆经历了多次修缮和保护。1956年8月24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将旧址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竖立保护标牌 。然而,在70年代,房屋逐渐遭到损坏,左厢房和朝门被拆。1980年2月,贵州省文化厅拨专款进行维修 ,1982年2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再次将旧址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3年10月1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汉生为旧址题字 。2004年,省、地、县为纪念红三军创建黔东革命根据地70周年,特拨专款对旧址进行维修 。2006年5月,被国务院命名为第六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被省委命名为第四批“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这些荣誉和保护措施,不仅体现了国家和政府对这段历史的重视,也让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纪念馆成为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场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黔东特区革命烈士陵园:缅怀先烈的圣地

在谯家镇长征村,与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纪念馆遥相呼应的是黔东特区革命烈士陵园。这里庄严肃穆,松柏常青,是为纪念在黔东特区革命斗争中牺牲的烈士而建,属于县(区)级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也是人们缅怀先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

黔东特区革命烈士陵园的前身为土地湾烈士陵园,于2021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 ,与黔东革命根据地融为一体。2024年,经县委、县政府和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研究同意,将其更名为“黔东特区革命烈士陵园” 。陵园内,革命烈士纪念碑高高耸立,碑身洁白如雪,上面刻满了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烈士们的名字。这些名字,或许有的广为人知,有的却鲜有人晓,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革命烈士,他们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奉献给了这片土地。

每年清明节、烈士纪念日等重要节日,当地的机关干部、学校师生、群众代表都会来到黔东特区革命烈士陵园,举行庄重的祭扫仪式。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向烈士们敬献花篮、鞠躬默哀,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和无限敬仰之情。在祭扫仪式上,孩子们会认真聆听老党员讲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那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如同一颗颗红色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激励着他们传承先烈遗志,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除了革命烈士纪念碑,陵园内还设有烈士墓区,安葬着众多在黔东特区革命斗争中牺牲的烈士。每一座墓碑前,都摆放着鲜花,寄托着人们对烈士的思念和敬意。墓区周围,绿树成荫,鲜花盛开,象征着烈士们的精神如这繁茂的花草树木一般,永远生机勃勃,永不磨灭。漫步在陵园中,人们仿佛能看到当年革命先烈们浴血奋战的身影,能感受到他们为了理想和信念,不畏强敌、勇往直前的坚定意志。

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纪念馆与黔东特区革命烈士陵园,是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宝贵的红色文化财富,是中国革命历史的生动见证。它们承载着革命先辈们的崇高理想和无私奉献精神,时刻提醒着人们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在这里,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革命精神永放光芒,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无论是历史的研究者,还是普通的游客,来到这里,都会被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所震撼,被革命先辈们的精神所感染,在心中留下深刻而难忘的红色记忆 。

喜欢黔东苏维埃特区根据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