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零点看书 > 黔东苏维埃特区根据地 > 铜仁市属革命老区玉屏自治县基本情况概述

铜仁市属革命老区玉屏自治县基本情况概述

,它们在山林间自由穿梭,为这片土地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在山林深处,还蕴藏着丰富的野生菌类资源,每至雨后,各种蘑菇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成为当地居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此外,玉屏的油茶、黄桃等经济作物种植广泛,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还形成了独特的田园风光 。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二、历史沿革:岁月沉淀的文化脉络

(一)先秦时期

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玉屏这片土地隶属楚黔中地 。当时,这里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侗族人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独特的文化 。他们以农耕、渔猎为生,与自然和谐相处,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社会组织和风俗习惯 。?优*品?小+税?惘` `毋¢错^内-容-虽然地处偏远,但楚文化的影响也逐渐渗透到这里,与当地文化相互交融,为玉屏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二)秦汉至南北朝

秦朝时期,玉屏隶属黔中郡 ,纳入了中央王朝的统治范围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郡县制,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汉朝时,玉屏隶属武陵郡无阳县 ,在这一时期,中原文化进一步传播到玉屏,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三国时期,玉屏隶属武陵郡?阳县 ,战火纷飞的年代,玉屏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当地的侗族人民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家园,传承着民族文化 。南北朝时期,玉屏置西平阳县,求东牂柯郡 ,频繁的政权更迭和行政区划调整,使得玉屏的文化更加多元,不同地区的文化在这里碰撞、融合 。

(三)隋唐时期

隋朝时期,玉屏隶属沅陵郡龙标县 。唐朝时,隶属奖州渭溪县 ,这一时期,侗族中的上层人物、酋长或首领开始归附于中央王朝 。唐王朝在“峒区”开始设立州郡,建立羁縻政权,任命当地的大姓首领为刺史 。这种统治方式既尊重了当地的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又加强了中央王朝对地方的控制 。在唐朝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下,玉屏与中原地区的交流日益频繁,农业、手工业等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

(四)宋元时期

宋朝时期,玉屏置平溪峒隶沅州麻阳县 。侗族的首领们先后归附封建王朝,向朝廷进贡地方特产,朝廷则让他们世袭土官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诚州十峒首领杨通宝向宋朝“纳土”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首领向光普投宋,被封为古州(今新晃和玉屏境内)刺史 ;大观二年(1108年),靖州西道杨再立献土地,周围三千余里,户四千五百,人一万一千 ,朝廷皆封他们为刺史官职,但并未给他们刺史的权力 。元朝时期,侗族地区的统治沿袭了唐宋以来的“羁縻”政策 。至元二十年(1283年),元朝征服“九溪十八峒”,侗族地区的土官们大部分归附元朝,朝廷“以其酋长赴阙,定其地之可以立官者,与其人之可以入官者,大处为州,小处为县,并立总管府” 。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设置野鸡坪蛮夷长官司,隶属思州安抚司 ;元至元二十七年,设置平溪等处蛮夷长官司,隶属番民总管府 。在宋元时期,玉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有了新的发展,与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 。

(五)明清时期

明洪武五年(1372年),朱元璋命江阴侯吴良收服五开(今贵州黎平县)和古州(今贵州黎平西北和锦屏一带)等侗族地区,得到223峒,人口多人 。朱元璋对于归附的土官均原官授职 。设置务程龙鳖坪岳溪长官司(司署设长岭) ,同年,野鸡坪长官司与黄道溪长官司合并,名为黄道溪蛮夷长官司(司署设茅坡寨) 。明洪武二十三年三月三十日(1390年4月15日),设置平溪卫,隶属湖广都司 ,二十五年,务程龙鳖坪岳溪长官司并入黄道溪长官司(司署设武陵坪) 。1414年,明王朝设立黎平、新化二府,委任流官直接管辖土司,侗族地区出现“土流并治”的统治局面 。吴勉领导的农民大起义失败后,明朝在侗族地区设置了大量的卫、所、屯、堡等军事机构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平溪卫改属贵州,明万历三十一年还隶湖广 。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中央王朝在侗族地区的统治仍然因袭明代的“土流并存”,但土司的实权已趋削弱,均受到流官的节制 。裁卫指挥设守备隶湖广都司辰沅靖道 。清雍正五年二月初五(1727年),改隶贵州省思州府 ,同年闰三月三十日(1727年),兵部复云贵总督鄂尔泰奏,改平溪卫为玉屏县 。1729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