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统治巩固基础,不应该,也不值得。”他还经常登门与周子厚促膝谈心,要求他在学生中多讲公道、正义、真理;多同最穷苦的工人、农民交朋友,经济上援助他们,政治上提高他们的革命觉悟。在元熊的帮助下,周子厚对当时的政局有了较清醒的认识。从而打消了去沅陵当总编辑的念头,决心同元熊一起继续从事教育。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一九四七年夏,解放军在全国各个战场歼敌捷报频传,反蒋学生运动风起云涌。为配合全国学生反蒋运动,马元熊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唐平一、彭彩武、邱岚等学习高尔基的《在人间》、《母亲》,鲁迅的《狂人日记》,赵树理的《李家庄的变迁》、《李有才板话》等进步书籍。他还号召同学们唱《大刀进行曲》等抗日歌曲。学生彭彩武原来是专门学画山水画的,马元熊有目的地指导他看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鲁迅木刻选集》,并告诉他:画不仅供人欣赏,更重要的是使他成为揭露黑暗,讴歌光明,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在他的帮助与指导下,彭彩武从山水画转学漫画,而且带上了浓厚的政治色彩。有一次,元熊在一堂美术课中,画一棵树,树上的果子写着“茀”,一支羽毛枯败的鸟盯着果子叫。他告诉学生:“这是蒋介石乞求美元”。在另一幅画中,他画一胸前挂面镜子的将官,镜子里骷髅成山,并题上:“一将功成万骨枯”的诗句。十月十日,元熊借“双十”出刊的机会,组织进步学生唐平一、彭彩武、胡春梅、邱岚等人围绕他亲自设计《三毛游光明世界》的画刊内容,创作出四十幅漫画,特别引人注目的一幅是蒋介石手持大刀,尸横遍野。标题是:“看秦始皇的仁政!”漫画无情地揭露和控诉了蒋介石屠杀进步人士的滔天罪行。漫画在芷江南街口一贴出去,立即震动了全城,引起了社会强烈的反响,也激怒了地方反动头目。国民党芷江县党部书记长李子良、杨沾源等一伙赶到现场,撕走漫画,砸烂刊板,扬言要“封闭宏济,查处异党分子”。湖南省教育厅还派专人调查“画刊事件”,并指令校长刘国一、教导主任陈一民追查主办画刊的学生唐平一、彭彩武,威逼唐、彭供出画刊的主谋者。为保护马元熊老师,唐、彭一口咬定无人指使,由学生会主办。后来,学校在省教育厅和地方反动头目的压力下,加紧迫害进步学生,无理开除了唐平一的学籍,不准彭彩武参加毕业考试,不发给毕业证书。
在这期间,马元熊为配合全国革命斗争形势,决心开展武装斗争。于是,他派教师张克光打入芷江的“互助社”,争取发展进步力量,与参议长邓海藩、杨永清、李庭章相抗衡,同时,对地方武装进行策反工作。根据马元熊的意见,张克光先后在罗卜田、木江冲一带发展“社员”五十六人,并搜集了不少敌伪情报。
“画刊事件”在芷江产生了很大的政治影响,同时也引起了特务对马元熊的注意。进步教师周子厚、廖少华等对元熊的人身安全十分耽心,建议他离芷返铜暂时“避避风”。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实行分散、隐蔽的原则,马元熊接受了他们的建议,于一九四八年秋与段友萍经晃县回到铜仁。不久,他二人欣然接受私立“豫章中学”的聘请,马元熊任该校训导主任,段友萍任教师。
三
一九四九年初,马元熊接受私立“益州中学”聘请,出任教导主任,段为教师。当时,益州中学缺乏国文教材,他与段从培养进步青年出发,冒着危险,选编了鲁迅、郭沫若、叶圣陶等人的进步文章二十多篇,自出排板、印刷经费,汇编成册,取名为《药》。他在编后记中写道:“苦闷的根源来得很久很远,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已种下了历史的因子……。当我走向湘黔的山程时,觉着这亘古蛮荒的绝塞里,权宜充着青年读物是含了毒素的‘剑侠’、‘释叉’、‘模范作文’和无名的冯、张、徐作品……。它们正啮着青年的灵魂,阉割了真理!历史的发展是没有走回头路的,眼前的五指更遮不住客观事实的存在……。生长在这亘古蛮荒的绝塞里的青年朋友们,由你们的智慧中所发出的苦闷正深深地啃啮着你们的灵魂,所以,这部‘药’,恐怕也只能作初服的药剂而已。”编后记虽只寥寥数语,但字里行间却充满着革命热情,对青年寄予莫大的希望。
马元熊回到铜仁后,为了迎接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在与上级党组织未取得联系的情况下,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强毅力开始进行武装斗争的思想和组织准备。在此期间,马元熊先后培养了陈建华、段友萍、陈超然、张盛文、谢士彦、谢尚均等人作为组建革命武装的骨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