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零点看书 > 黔东苏维埃特区根据地 > 老红军杨光模的传奇人生

老红军杨光模的传奇人生

团。在红军的猛烈进攻下,敌军败退,我军乘胜追击,成功第二次占领沿河县城。这一战,有力地巩固和拓展了黔东根据地,而杨光模的名字,也在这片土地上被人们传颂。

坚守斗争:在烽火中砥砺前行

1934年10月,红三军与红六军团在印江木黄胜利会师。/秒\彰·截¢暁~说?蛧* ·首/发¢为了策应中央红军战略转移,两军团决定东进湖南,发动湘西攻势,同时重组黔东独立师,坚守黔东根据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红二、六军团主力从南腰界出发东征后,黔东独立师在特委书记兼政委段苏权、师长王光泽的率领下返回苏区,与特区保卫队、政府工作人员及各游击队共同抵御进犯之敌。杨光模带领着天宫井游击队,编入沿河独立团,再次投身到保卫红色政权的神圣战斗中。

黔东独立师在沿河印山堡、袁家湾等地与敌激战后,川、黔两省敌军以数十倍的兵力从四面八方向苏区合围。形势万分危急,仿佛一张巨大的黑色罗网,正逐渐向独立师收紧。

特委当机立断,决定独立师采取外线作战,向梵净山转移。杨光模接到命令后,即刻随部队从瓦厂坝向印江沙子坡集结。11月10日,独立师离开沙子坡,向梵净山进军。

梵净山,山势险峻,林深草密。杨光模随独立师进入梵净山护国寺一带后,迅速投入备战。他与战士们一起挖掘战壕,那坚硬的土地在他们的锄头下逐渐被翻开,一道道战壕在山间蜿蜒。他们还构筑简易工事,砍伐树木截断主要道路,在各险要隘口堆积滚石,每一项工作都进行得紧张而有序。同时,他还下山筹备给养,为部队的生存提供保障。

一天,师长王光泽组织一百人下山到昔土坝筹集给养。当时红军战士报名者有九十三人,尚缺七人。杨光模看到这一情况,毫不犹豫地主动请缨,挑选了六名游击队员,带队出发。

队伍在夜色的掩护下,于半夜抵达昔土坝。他们小心翼翼地打开一家土豪的粮仓,开始装粮。然而,就在这时,被敌人发觉了。杨光模沉着冷静,他协助战士们装好粮食,自己最后才装了一袋约七八升的粮食。

在返回的途中,经过一条小河沟时,敌人追了上来。黑暗中,一把马刀突然砍向杨光模的手臂,顿时鲜血直流。他的手一松,粮食掉落。但他没有丝毫退缩,不顾伤口的剧痛,拼命将粮食扛上肩,继续追赶队伍。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无论如何,都要把粮食带回去,保障部队的生存。

到达部队驻地后,王师长亲自检查他的伤口,发现手臂上的伤口大口子连骨头都露了出来,赶忙让军医上药包扎。看着杨光模坚毅的神情,王师长心中充满了敬佩。

后来,敌人进犯,独立师在苏家坡、交流塘、烂泥坳等地连续击溃敌人进攻。敌军不甘失败,调集两千多人向护国寺合围。而此时,独立师兵力仅五百多人,敌众我寡,形势十分严峻。

独立师退至钟灵寺设伏,经过一天激战,消灭敌军百余人,我军亦伤亡二十多人。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杨光模与团政委胡宏升并肩作战。然而,不幸的是,政委中弹,脚部受伤。

杨光模毫不犹豫地背起政委,在山路上艰难地奔跑。他的脚步沉重而坚定,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把政委背到安全的地方。他背着政委跑了十多里山路,因政委伤势过重、流血过多,最终还是牺牲了。杨光模悲痛欲绝,但他强忍着泪水,带着三位同志将政委掩埋后才离开。

独立师撤离梵净山,向湖南转移寻找主力红军。途经江口、松桃、秀山境时,在松桃迓驾附近的石号坡,遭遇当地反动民团袭击。混乱中,杨光模与部队失散。但他凭借着机智和勇敢,躲过了敌人的搜捕和盘查,于1934年底回到沿河。

此时的黔东苏区,正遭受敌人残酷的蹂躏。天宫井的反动头目扬言要杀害杨光模。他有家不能归,只好在山洞中躲藏。那漫长的岁月里,山洞成为了他的栖身之所。乡亲们劝他暂且外出躲避,无奈之下,他只好离开妻室儿女,逃到德江县泉口司的芦统溪。在那里,他帮人做工、说春、做背脚,艰难地求生,这一躲,就是整整十三年。

迎接曙光:在新时代续写辉煌

1948年,革命的烽火燃遍全国,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摇摇欲坠。杨光模得知这一消息后,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期待。他知道,黎明的曙光即将到来。

终于,在这一年,他回到了家乡,在这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上,迎接新的曙光。解放后,杨光模焕发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