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零点看书 > 继先生和他的十个徒弟 > 番外:嫁衣

番外:嫁衣

就在大隋都城正阳门悬挂起那颗白发头颅、内城长街洒满玉屑的同一天,千里之外,一个名叫黑家村、穷得连条像样官道都没有的偏僻村落,却沉浸在一片前所未有的喜庆之中。?g`o?u\g!o¨u/k.a·n?s¨h?u~.`c_o?m^

天降喜事。

村东头老黑家的闺女,那个刚满十六岁、名叫越华的姑娘,竟被京城里一位了不得的大人物看中了!千里迢迢,派了体面的管事,带着大红烫金的婚书和沉甸甸的聘礼,亲自送到了这穷乡僻壤!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瞬间点燃了整个村子的热情和羡慕,老越夫妇,这对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辈子没走出过百里地的老实庄稼人,捧着那纸婚书的手都在哆嗦,感觉像是被天上掉下的金元宝砸晕了头,而那金元宝还滚进了一个深不见底、堆满金山的洞里!女儿这是要一步登天,去做那穿金戴银、使奴唤婢的贵妇人了!连带他们一家,甚至整个黑家村,都要跟着沾光!

闺房内,小小的房间被收拾得格外整洁,窗户上贴着简陋却喜庆的红色窗花,越华端坐在唯一的那面模糊铜镜前,身上穿着京城老爷送来的红嫁衣,料子细腻,如女子的肌肤一般,做工精美,更映衬得她肤光胜雪。

母亲站在她身后,用一根磨得发亮的木簪,小心翼翼地为她梳理着那头如瀑的黑色长发,发丝柔顺光滑,带着少女特有的光泽,母亲的手有些抖,嘴里絮絮叨叨:

“……到了京城,不比咱这小地方,处处都要小心,少说话,多做事……伺候好夫家才是正经……”

“……听说那些大户人家规矩多,眼睛都长在头顶上……咱家小门小户的,受了委屈……能忍就忍忍……”

“……不过,华儿啊,你出息了,可不能忘了家里!你爹娘把你拉扯这么大不容易……特别是你弟弟!” 母亲的声音陡然热切起来,压低了嗓门,“你弟弟读书是块料!有了你这层关系,说不得就能进京去那大书院里念书!来年考个功名,当个大官!那才是咱老黑家真正的指望!到时候,爹娘也能跟着享福了……”

镜中的越华,眉目如画,额角光洁饱满,细长的眼尾微微上翘,一双眸子清澈得如同含着一汪星子,顾盼间自有灵韵流转,在她右眼下方,恰到好处地点缀着一颗小小的、娇俏的美人痣,更添几分我见犹怜的风情。

她静静地听着母亲的唠叨,脸上没什么表情。

她姓越了,自己原本姓什么,并不重要,在那份象征着泼天富贵的婚书送到之后,她便成了“越华”——越是卓越之越,华是奢华之华,这是那位管事大人“赐”的姓,说是更配得上她未来的身份。

母亲的话,她一一听着,轻轻点头,声音清清冷冷,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顺从:“知道了,娘。”

就在这时,村口传来一阵喧天的锣鼓唢呐声!送亲的队伍到了!

母亲顿时慌了神,手忙脚乱地给女儿最后抿了抿鬓角,又急急地重复了一遍:“记住了!千万记住了!你弟弟的事最要紧!多寄钱回来!托人捎信!莫要……”

“知道了,娘。” 越华再次轻声应道,嘴角甚至微微向上弯了一下,露出一个极其浅淡、却足以让母亲安心的笑容。

她站起身,嫁衣袖口微微晃动,在母亲转身去迎客的瞬间,一支小巧的毛笔无声地从她袖中滑落掌心。

笔管是温润的纯白色,触手微凉。笔管上下两端,分别用极其纤细的笔触,篆刻着八个蝇头小字:

“百鬼小锥,世鬼臣服”。

这支笔,是昨夜莫名其妙出现在她枕头边的,材质非金非玉,透着一种说不出的古怪,她只是看了一眼,便将其重新拢入袖中深处,仿佛那是什么不能见光的秘密。

门外,喧嚣更盛。

全村的老老少少几乎都涌到了越家破败的院墙外,伸长了脖子,看着那队衣着光鲜、气派非凡的送亲队伍,唢呐吹得震天响,红绸招展,村里那些半大小子,挤在人群最前面,吹着口哨,发出羡慕又促狭的哄笑。:<三a$[叶?屋?\ >无?}?错,)?内|±t容1~§

越华在母亲半推半搡下,低着头,顶着无数道或艳羡、或嫉妒、或纯粹看热闹的目光,走向那顶装饰着流苏的华丽花轿。

她的父母站在人群最前面,老泪纵横,用粗糙的手背不停地抹着眼泪,她的弟弟,一个十二三岁的半大少年,站在父母身后,眼神有些发直地看着盛装的姐姐,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是眼神深处藏着一丝茫然和……不易察觉的失落。

越华走到花轿前,脚步顿了顿,她微微侧头,目光越过人群,落在了弟弟身上,她对着弟弟,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