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多小时,天色微暗时分,他们回到了市里。何雨柱先把两位姑娘送回了四合院,然后又开车去了厂里,把车加满油,停得整整齐齐,这才安心离开。
第二天一上班,杨厂长便派人把何雨柱叫去了办公室。
“柱子,一会儿你跟我出去一趟,咱们去部里开个会。”杨厂长语气郑重,语调却平和,“这个会非常重要。你到了现场,多留点神。”
何雨柱一听,心里顿时警觉起来。他跟着杨厂长上了吉普车,车一路朝市中心驶去。到了地方一看,竟不是往常熟悉的第一机械工业部,而是直接开进了工业部大楼。
他疑惑地低声问:“厂长,咱们平时不是都去一机部开会么?怎么今天跑这儿来了?”
“你不觉得反常?那就说明今天的会不一般。”杨厂长也没正面回答,只说了句,“听好了,长见识的机会。”
经过门卫和引导,两人进入了工业部的会议大厅。何雨柱一抬眼,发现大厅比他想象的要大得多,少说也能坐两百号人。这时,底下已坐满了大半。何雨柱瞅了眼主席台,横幅赫然写着:
“825轧钢机引入誓师动员大会”
短短几个字,却让何雨柱心头一紧。
等了约莫二十分钟,主席台上的人陆续就座。何雨柱认出了其中不少领导,竟然连部里的一位正部级干部也来了。但最显眼的,还是那两位一看就不是本国人的苏联专家。
九点半,会议准时开始。主持人首先介绍了会议的主题——“825轧钢机引入誓师动员大会”。接着,开始逐一介绍与会的重要领导。
何雨柱听得认真。这些人平时根本难得一见,今天全来了,可见这次会议的分量之重。
紧接着,主持人隆重介绍了两位苏联专家——伊万·阿尔希波夫,以及阿里克塞·马尔塞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