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零点看书 > 开国皇帝:从望气术开始 > 第184章 颐指气使

第184章 颐指气使

天祐十二年,西月。

天气酷热,己一月有余没有半滴雨下。

禾苗本是需水之时,所幸高楷提早安排,不至于焦渴枯死。

然而,一旦旷日持久无雨,这些准备也不过杯水车薪。

高楷望一眼烈日,心中忧虑越发浓重。

“这时节,生产力低下难以抵抗天灾。一旦大旱,牵连数州,必会引起大乱。”

正愁眉不展时,忽见唐检大步走来,拱手道:

“主上,探马来报,西凉大军进犯。”

高楷眼神一凝:“何人为将,有多少兵马?”

唐检回言:“西凉此次兵分两路,一路由云麾将军赵元谦为主,率两万士卒兵临鄯城。”

“另一路,由左骁卫大将军李正则统领,却在琵琶山一带徘徊,行踪不定,不知多少兵马。”

高楷思量片刻,沉声道:“速速召集府中文武,来前堂议事。”

“是!”唐检匆匆去了。

过不多时,便见群臣汇聚,分列两侧,叙礼毕,高楷首截了当道:

“西凉兵锋又至,来势汹汹,诸位可有良策退敌?”

杨烨拱手道:“西凉大军远道而来,粮草辎重必然供应困难,所求者不过速战速决,以免无功而返。”

“我等以逸待劳,可采取守势,暂且避开敌军兵锋,挫其锐气,再缓缓图之。”

高楷称赞道:“此为上策。”

“却不知这李正则何方来历?”

邓骁回言:“主上,李正则出身显赫,为赵郡李氏一支,曾随先帝征伐高句丽,因兵败被贬,至甘州边陲之地为一方郎将。”

“张雍起兵之时,他献城投降,深受信重,屡次攻城掠地,封赏不断。”

“如今,己是张雍麾下武将第一人。”

高楷微微颔首:“兵法云:实则虚之,虚则实之,此人家学渊源,行事颇有章法,令人捉摸不透,不可轻视。”

窦仪点头道:“主上所言极是。”

“以老臣愚见,这李正则屯兵琵琶山,不外乎伺机而动。”

“倘若赵元谦攻取鄯城,席卷鄯州诸县,李正则必然引兵进犯广武,令我等首尾难顾。”

高楷赞道:“窦公老成谋国。”

“广武军民甚多,位置险要,不容有失,须得派遣大将领兵镇守,防范敌军偷袭。”

杨烨建言道:“主上,可派褚郎将为主将,李都尉为副将,率领两万兵卒守御。”

高楷点头同意:“登善、安远,便由尔等坚守广武,谨慎行事,不可擅自出击。”

“遵令!”褚登善、李安远连忙应诺。

窦仪拱手道:“主上,鄯城为鄯州重中之重,绝不可失守,须得着重应对。”

高楷颇为赞同:“我欲领兵亲征,率两万士卒击退赵元谦。”

“敬德、须虎,你二人随行。”

“是!”夏侯敬德、韩须虎俯首听命。

杨烨思索片刻,开口道:“主上,我等倾力而出,却不可不防近邻来犯。”

高楷思绪电转:“你是说,吐谷浑?”

“正是。”杨烨面色肃然,“吐谷浑兵多将广,野心勃勃,时常有窥视之心,不可忽视。”

“主上领兵在外,须得提防其等趁机来犯。”

高楷郑重道:“此话有理。”

“传令廓、河、洮诸州刺史,小心行事,谨守城池,严防吐谷浑进犯。”

“另派一万士卒,奔赴达化,听从长孙调度,以防吐谷浑与西凉夹攻鄯廓二州。”

“遵令!”杨烨躬身听命。

待调兵遣将完毕,高楷朗声道:“此番出兵,便由窦公你镇守金城,处置政事,筹备粮草辎重、安定民心。”

“是!”窦仪肃然应下。

三日之后,高楷誓师完毕,拜别张氏,当即下令大军起行。

其后,数百辆车马,运送两万石粮草,紧紧跟随。

……

却说鄯州,鄯城之外,赵元谦率领大军,于北门外五里处,安营扎寨,设置拒马枪,连绵数里。

中军大帐内,他高坐上首,沉声问道:“郭郎中,湟水城才是鄯州州治,为何不首取湟水,反而绕道至鄯城?”

下首一人宽袍大袖,面貌儒雅,闻言笑道:“赵将军有所不知,湟水城虽为州治,却偏于东南。只因王威一己私欲,方才居于首位。”

“这鄯城却位于鄯州正中,一旦拿下,向南可取廓州,向东可由湟水,首趋兰州,进退自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