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士们迅速集合,整齐地排列在道路两旁。他们的目光中充满了好奇与敬畏,注视着这位年轻的皇太孙。朱雄英骑在马上,身姿挺拔,神色从容,他感受到了将士们的目光,心中涌起一股使命感。
蓝玉带着朱雄英缓缓前行,一边向他介绍军营的布局:“雄英,这边是营帐区,将士们日常休息之所;那边是校场,是操练之地。”朱雄英仔细聆听,不时点头,将这些信息一一记在心中。
来到主营帐前,蓝玉和朱雄英翻身下马。营帐内的将领们纷纷出来迎接,他们向蓝玉行礼后,目光落在朱雄英身上。朱雄英拱手道:“各位将军,本殿下此次前来,是为与大家共同抗倭,还望多多指教。”
将领们齐声回应:“愿为殿下效力!”
朱雄英神色凝重地对蓝玉说道:“蓝大将军,召集三军,本殿下有话要对将士们说。”蓝玉点头,随即下令击鼓聚将。
沉重的战鼓声响彻军营,那鼓点犹如心跳,一下下撞击着每个人的心。三军将士闻鼓而动,迅速在点将台前集结。一时间,校场上人头攒动,士兵们排列成整齐的方阵,铠甲鲜明,刀枪林立,眼神中透着对即将到来的战斗的期待与紧张。
朱雄英登上点将台。他站在高台之上,望着台下这一支威武之师,心中豪情万丈。晨风吹动他的战甲,猎猎作响,仿佛也在为这庄严的时刻增添气势。台下的将士们目光齐聚在这位年轻的皇太孙身上,眼中满是好奇与敬畏。
台下的士兵们开始小声地交头接耳,窸窸窣窣的声音在人群中蔓延开来。
“这皇太孙看着如此年轻,真能带领我们打胜仗?咱可都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跟着他能行?”一个满脸胡茬的老兵皱着眉头,眼中满是怀疑,他粗糙的大手紧紧握着长枪,枪杆因用力而微微泛白。
“是啊,打仗可不是儿戏,他没经历过真正的战场,别把咱们往火坑里推。咱在战场上拼杀多年,见过多少将领,哪个不是身经百战?他一个毛头小子,能有啥本事。”旁边的年轻士兵附和着,眼神里透着担忧,边说边不安地摩挲着腰间的佩刀。
“听说他是陛下最疼爱的孙子,这次来说不定只是走走过场,镀镀金罢了。咱可不能成为他的垫脚石啊。”一个身材魁梧的士兵小声嘀咕着,话语中带着一丝不满和愤懑,他朝地上啐了一口,像是要把这些不满都发泄出来。
“哼,还说要和我们共同抗倭,别到时候一听见喊杀声就吓得尿裤子,让我们去给他擦屁股。”一个独眼的老兵不屑地哼道,他那只独眼透露出凶狠和不信任,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刺眼。
“就是,这仗要是输了,咱们可都得死,家里的老小咋办?指望他?我看悬。”一个皮肤黝黑的士兵摇着头,眉头紧锁,心中对未知的前景充满了恐惧和对朱雄英能力的质疑。
这些质疑声虽然不大,但在安静的氛围中还是隐隐约约地传开。朱雄英站在点将台上,将这些声音尽收耳中,他的神色依旧从容镇定,只是眼中多了一丝坚定,他知道,必须用行动来打消将士们的疑虑。
蓝玉眉头紧皱,眼中闪过一丝凌厉的光,他猛地一甩披风,迈着坚定而沉稳的步伐缓缓走上点将台。每一步都像是带着战场上厮杀的气势,沉重的脚步声仿佛战鼓擂动,令台下的士兵们心头一震。他身姿挺拔如苍松,久经沙场的身躯散发着一种让人敬畏的气息,那是无数次生死之战洗礼后的威严。
他站定在点将台上,目光如电,横扫过台下每一个角落。那眼神像是能看穿人心,被他注视到的士兵只感觉如芒在背,原本窸窸窣窣的声音瞬间戛然而止。蓝玉那饱经风霜的脸庞犹如刀刻一般,每一道皱纹都似乎在诉说着往昔的战事。他微微扬起下巴,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霸气。
“你们这群兔崽子,王八羔子,在嘀咕什么?”蓝玉的声音如洪钟大吕,在寂静的校场上炸响,“皇太孙殿下是陛下亲自选定,来与我们共抗倭贼之人。陛下圣明,岂会不知其中利害?你们以为陛下会拿大明的江山、拿你们的性命开玩笑?”他的话语中带着一种对朱元璋决策的绝对信任,更有一种对这些质疑声的愤怒。
蓝玉深吸一口气,胸膛剧烈起伏,像是在压抑着内心的怒火,继续说道:“殿下虽年轻,但老夫与殿下深谈,深知他为此次出征准备良久。他对着地图和文书钻研,对倭国贼子的习性、战术了如指掌,对我军与当地守军的协同作战也有精妙之策。他心思缜密,每一个环节都考虑周详,只为尽可能减少伤亡,守护我大明儿郎的性命。”
他顿了顿,眼神变得深邃起来,仿佛陷入了回忆:“老夫征战半生,见过的英雄豪杰无数,可在殿下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