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之前,《风声》的长篇肯定能改完!”
汪洋见方兆中这么有自信,心里不由得高看人两分,不论能不能真的改完,有这一份自信和朝气才最要紧。
年轻人若是在青年时期就失去了傲气,那才真是叫人惋惜。
北影厂缺的,就是这种朝气蓬勃又富有才干的年轻同志。
“好,《风声》若是能在八月份左右改完,咱们正好可以秋天开拍,届时正好借一借上影厂的场地,十里洋场嘛,那是旧时期地下活动最密集的所在了,最适合《风声》取景。
这些不着急考虑,我考虑的是你的通勤问题,兆中同志,你现在是住在人文社招待所?”
“对,因为要和兆阳老师商量改稿的事情,要时不时请教一二。”
汪洋点了点头:“我本想建议你到我们北影厂来住,但这么看来,人文社那边是走不开的。
这样吧,我让人给你办一张公交年票,这样坐车来回就能俭省不少,只是辛苦你要跑来跑去。”
方兆中说道:“通勤算什么辛苦!话说回来,厂长,《好事多磨》厂里预备什么时候开拍?”
“先看剧本改的怎么样,改的快,筹拍也快。”
“您定了导演的人选吗?”
方兆中还是有点拍摄常识的,一般筹拍一部电影,导演人选一定是第一时间定好的,根据导演的要求,再来定编剧,看本子,选演员。
取景和布景则更是后话。
事实也的确如此,北影厂选本会议虽然在前,但连王好为都不知道,其实早有一人找过了汪洋。
“定好了,他说和你是老熟人了。”
老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