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东晋国
京都落了大雪,北风呼啸。鹅毛大雪纷纷扬扬飘落下来,满京都银装素裹,云遮雾绕。
原是年关将至,都城并没有因为这场大雪变得寂静,反而热闹非凡。
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街道上马车络绎,人声鼎沸,川流不息,满城皆是欢声笑语。
这时街道迎面缓缓驶来一辆马车,车身造型简洁大方,上面刻画着一个‘沈’,百姓见状纷纷避让,生怕冲撞了里面的贵人。
下一秒车窗缓缓打开,从中探出一个小人儿来,十二岁模样,从她精致小巧的脸颊中不难看出是个美人胚子。
“念儿,不可胡闹”车中传来雄厚沉稳的声音。
沈知念闻言撇了撇嘴,看着自家不怒自威的爹爹沈言,连忙抱着沈言胳膊撒娇讨好道:
“爹爹,念儿平日里总被嬷嬷看管在家中学习礼仪,好不容易才借着年关的名头混出来,您就让我看看嘛~”
沈言看着女儿委屈巴巴的小脸倒也不忍心真的责备,便合上眼眸假寐,不再言语。
沈知念见此也放大了胆子,兴致勃勃欣赏起街边的景象,两面有许多摊贩在卖力的吆喝自己的商品引得行人驻足观看,好不热闹,什么吹糖人,冰糖葫芦,应有尽有,看得她眼花缭乱。
余光中瞥见热闹之外的远处,一个墙角下蹲坐着个乞丐,看着年纪不大,他骨瘦如柴,衣衫褴褛,瘦削的身体在破旧的衣衫下瑟瑟发抖。
仿佛察觉到有人在注视,他抬眼,两人对视,虽然满脸脏污但是他的眼底很清澈,倒映出她那张精致的小脸。
沈知念愣住从小锦衣玉食长大的她,从未见过人间疾苦,也不知竟有人过得如此艰难。
她伸手拉了拉爹爹的衣袖,察觉不对的沈言睁开眼睛。
顺着女儿视线看到那个可怜的乞丐,像明白什么,也是轻叹一口气。
这些年东晋国动荡不安加上边关虎视眈眈,身为将军的沈言岂会不懂百姓的疾苦。
许多百姓流离失所,大多沦为流民,无家可归终日食不果腹,只是他没想到在这个繁荣的都城也是如此。
沈言沉思一会,抬了抬手,立马有侍卫上前从身上拿出些银票递给乞丐,他看了眼沈知念,不知与侍卫说了什么。
侍卫收回银票回来跪在地上复命:“将军,他不愿收银票,只求能给个安身之处。”
沈言皱了皱眉,正欲开口。
“爹爹,刚好我院中还缺个洒扫小厮,不如就他吧”
沈知念生怕沈言不答应似的,连忙急急开口,她的眼神中带着一丝祈求。
沈言无奈,只好答应:“既是你喜欢便带着吧。”
得到侍卫传来答应的回复,‘乞丐’眉眼细微闪动一下,看着女子调皮眨了眨眼,他眼底也渐渐泛起一团希望。
冬日的天本就黑得异常快,暮色将至,一行人才堪堪回到家中。
马车停驻在府外,一入眼,便是门外两座庄严的石狮子。
大门漆黑,上端挂着一块烫金牌匾,‘镇国侯府’四字映入眼帘,处处彰显华贵,这是皇上对于沈家世代为国征战沙场守卫边关,赐下的爵位。
门口的下人见侯爷和小姐回来立马跑去正厅向夫人汇报。
端坐在正厅主位喝茶的李氏听到下人传来的消息,雍容华贵的脸上终于有了一丝笑容,嘴上却依旧责怪道:
“到真是只皮猴子,只才一日没看着,便又出去调皮捣蛋了,也不知是随了谁。”
“夫人莫忧,小姐现在正是活泼的年纪,再过两年就好了。”
芝兰上前帮夫人按摩松松肩,李氏闭上眼睛舒服的轻叹一声,不知不觉间疲惫卸去,眉目舒展。
李氏:“但愿吧。”
沈家虽是将门没有其他世家这么多规矩礼仪,但是晨昏定省也是万不可少的。
沈知念回府第一件事便是要去向母亲请安,她一进门抬头就看见芝兰对自己眨眨眼,心里也暗暗松了口气。
李氏察觉到身旁来人轻哼一声:“回来了?”
沈知念不好意思地吐了吐舌头,撒娇道:“对不起娘亲,女儿贪玩回来晚了,让娘亲担忧,是念儿不对。”
“你啊,再过两年就及笄了,如此这般贪玩可如何是好呢”李氏眼底闪过一丝担心,无奈的点了点自己女儿的小脑袋瓜。
女儿家困惑的表情写在脸上,她也只道真如芝兰所说,兴许过两年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