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日很快到了,天空不作美,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
这可如何是好,秋收最怕下雨,谷子落下就收不回来了。
云惠如热锅里的蚂蚁,心急如焚!看着外面的雨。还不知道刘春兄弟来不来。
在水蒙蒙的雨雾里,两个穿着蓑衣斗笠的年轻人快步向自家走来。
“林婶子!”刘冬看见门廊下来回走的云惠,咧开嘴笑着打招呼。
一旁明显比刘冬高一个头的青年也跟着打招呼:“林婶!”
“哎!可把你们盼来了。”云惠赶紧让人进屋。
“这是我二哥!刘夏!”刘冬介绍道。
面冷不苟言笑的刘夏开门见山道:“婶子!天也不早了,我们先下地。”
“行!老四,你带两个哥哥去认认地。”
“哎!”林青湖也穿着家里的蓑衣斗笠,拿着镰刀带着刘夏刘冬去了地里。
等他们人走了,云惠叮嘱田氏先去买几斤猪肉、几块豆腐回来。
自己则带着几个小的,收拾晚上捕捞的鱼。
一上午刘冬、林青湖轮番把收割的稻子搬回家,堆在后罩房里。
田氏和老五林青海的工作则需要把稻杆与稻谷分离。双手抓稻杆要不停的摔打稻谷,让稻谷脱落进桶里。这是一个机械又费力的活。
临近中午,云惠多煮了饭,做了几个菜。有猪肉炒野山菌、煎了几条腌鱼、炖了一大碗新鲜的豆腐鱼汤、一碗木耳炒蛋、再炝了一份白菜热在锅里,只等人回来吃了。
等刘夏、刘冬、林青湖回来,个个像水里捞出来的,云惠把早准备好的热水毛巾端了出来。
刘夏、刘冬知道雨天抢收,早把换洗的衣服一起带过来了。换好衣,洗净了手,众人坐到堂屋里。
俩小孙子摆碗筷,云惠则把四菜一汤端上桌。
古时男女不同席,尤其有外男来,所以家里的女人要避着。
刘厦、刘冬由老四、老五陪着吃饭。大家干的都是体力活,几个劳力早饿得狠了,纷纷拿起筷子开吃了起来。
有鱼有肉,刘冬吃得最开心,“林婶子做的饭菜就是好吃!嘿嘿!”
“那你多吃点,不过吃鱼要小心刺!”不大的林青海老成道。
“哎!”
桌子上的饭菜一扫而光。
下晌,几人休息了一个时辰,又下地。
一连三四天,几个人才把几亩地里产的粮食都收了回来。
刘夏、刘冬干活卖力,又风里来雨里去的,着实辛苦了!云惠爽快的结了工钱,每人还多给了十个铜板。
临走,刘冬还笑着有事还找他们兄弟。云惠也应了!
云惠对农事是一窍不通的。收回来的东西怎么弄?全交给了田氏。自己则当起了甩手掌柜。
这天一放晴,云惠立马带着几个小的直奔麒麟山。山上的野果不知道被秋风秋雨霍霍成什么样了?
看着酸枣树下一地黄澄澄的野酸枣果子,季节不等人啊!云惠心里痛得直抽抽,这全是钱啊!
这样不行!光靠自己这几个老弱妇孺捡,得捡到猴年马月啊!于是返回村里,让田氏放出风声,他们家收野酸枣果子,一文钱十斤,烂果不要。
那破果子,又酸又涩的,连林子的鸟畜都不吃。这林婆子却收十斤一文。有村民们纷纷说她越老越不中用,不会过日子。尤其是隔壁牛婶使劲的在外面打云惠的脸。
都以为是以讹传讹的假消息。村里真有那日子过不下去的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提着野酸枣果子敲响了林家的门。
还真收!还是结的是现钱!消息一传十, 十传百!不到一天的功夫,几个村落的村民都知道了。
秋收抢完,大家纷纷在冬藏之前多存些银钱、粮食、柴火好过冬。
农家人手里也没几个闲钱。所以这挣银钱是家里的首要。
这捡酸枣糕容易,只要有手,家里老人小孩都能捡,又是在自家附近干活。导致大量的人家一家子男女老少全出动,纷纷上山摘野酸枣换钱。
云惠白天在家里收了一批又一批,院子里肉眼可见的速度,野酸枣很快堆成了山。晚上,吃了晚饭,家里除了要放渔篓的林四林五,其余几人齐上阵,做野酸枣。
牛婶只要吃过晚饭,一有空就从隙缝里瞅隔壁做东西。这么多天,隔壁多热闹,牛婶清楚的很。自己要多偷看,搞到林家的秘方,总有一天,相信自家也能发大财!
又忙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