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我变成流氓,请告诉别人,我纯真过。—— 涛哥语录
“这里特么的就是天堂吧!”涛哥穿着性感的白色内裤,欣喜若狂的样子像是见到了上帝。师大楼多人更多,光食堂就有六个。
这六个食堂各有各的特色,比如一食堂的招牌菜是烧大排,那滋味堪称一绝,咬上一口能把人香个跟头。
只可惜价格贵了点,一根肋排要从饭卡里扣掉5.00元。
所以腰包跟肠胃一样缺乏油水的同学不会去吃,而腰包跟肚子一样滚圆的同学也不会去吃,他们一个是舍不得钱,另一个则是怕丢面子。
后来这道名菜被赋予了另一个功能,就是被当作为赌资流行于校园。
每当两个人为某件事打赌时,经常可以听到“谁输谁请两根一食堂的大排”之类的话,甚至哥几个在寝室玩拱猪时,也会拿红烧大排当作硬通货来下注。
这六个食堂当中人气最旺的是位于南区的三食堂。
姜哥煞有介事地分析说三食堂之所以火爆是因为它的地理位置优越。
因为南区是人文学院、外语学院、艺术学院和马哲学院的驻地,这四个学院占了全校园女生总数的百分之八十强。
每逢夏天,这里露大腿的、光后背的、穿透明衫一根带子横贯南北的美女如过江之鲫。
所以吸引了众多怀揣艳遇梦想的男生不辞劳苦长途跋涉过来吃饭。
当年姜哥和奚姐在承包三食堂的问题上大吵了一架,奚姐认为租金高得过于离谱,但姜哥却坚持自己的理论:“来这里吃饭,不仅仅可以解决饥饿问题,命好的话还可以解决生理问题。
就是解决不了生理问题,那么你也还可以一饱眼福。”事实证明了姜哥不仅对付女人很有一套,赚钱的本事也不含糊。
相对于占尽地利的三食堂,回民食堂的营销策略则是以特色取胜。
这里的馅饼和羊汤好吃而且不贵,尤其冷面更是享誉校内外。
按理说这玩意儿应该是朝鲜族同胞泡制的才算正宗,但偌大的校园里根本没有朝鲜食堂,零星的几家朝鲜小吃也都很倒人胃口。
倒是回民食堂的胖大厨亲自煮调的冷面很有滋味。
筋道适口的面条浇上酸甜凉爽的汤汁,配上瓜丝、西红柿片和半个鸡蛋,然后再依个人口味洒几粒芝麻淋几滴香油放几颗花生米,或者再舀上一勺辣酱添上一筷子泡菜,那是在炎炎夏日里最解暑的吃食。
涛哥把师大校园定义为天堂的这一天,是新生报到后的第七天。
那一天发生了很多大事,其中之一便是寝室的八兄弟在这个吉祥的日子里首次聚齐,并且按照生日时辰排了顺序,涛哥老三,我是老七。
老三姓胡。“打麻将那个胡”,他说。老三不喜欢别人叫他三哥,说是容易让人误会成上海滩的小痞子。
老三的名字叫云涛,喜欢别人叫他涛哥。“这样才牛逼嘛”,他这么认为。
涛哥确实有牛逼的资本。人长得帅,一米八二的身高,魔鬼的身材,面若桃花,齿如编贝,典型的小白脸形状。
用班上彪女孔岩的话说:“我第一眼看到时,就有一种要包养他的冲动。”
涛哥最牛逼的资本是会写诗。
据传说他小学二年级写作文就知道一句一行的分着写,初中时参加全国少年诗歌大赛获得过金奖,高中曾经入选全国十佳文学少年。
也就是这个原因,一向以全国重点自居而眼高于顶的师大才把他纳入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特招生。
最迟到的是老八。
老八是寝室里面年龄最小的,所以排到老幺也没什么问题,可问题是他偏偏姓王。
老八大号叫王辉,特反感我们叫他老八。
有一次因为“王老八”的名号跟涛哥动了粗,情急之下竟然冲着涛哥甩出了吃饭的饭缸,那手法那神韵颇有些小李飞刀的气势,俨然一位隐藏于民间的暗器大师。
幸好涛哥身手还算敏捷,及时避过了呼啸而来的独门绝招,又及时地为这位大师取了个名号:老尕。
老尕对这个招人疼又惹人爱的名号很是满意,特意请涛哥在穆义斋啃了一大盘牛窝骨,从此认下了生死兄弟。
涛哥把师大校园定义为天堂的这一天,也是军训开始后的第四天。
连续三天的立正稍息和向左向右转已经把所有新生都折磨得晕头转向。
等这些可怜的新生蛋子苦熬到第四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