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零点看书 > 抗战:我川军少帅,横推列强 > 第0039章 人才大计,双力齐发建设川军

第0039章 人才大计,双力齐发建设川军

蔡启华。

国立大学电气系教授,副主任。

一零年代留学米立坚,学习电气知识。

并取得博士学位。

之后在米立坚电机制造厂,电站建设公司,电气公司,无线电公司等一系列公司,从事本专业或贴近本专业工作。

并与二十年代末回国,任职金陵国府无线电管理处副处长。

并兼任学术建设委员会,电气事业指导委员。

于前年卸任所有职务,进入国立大学电气系担任教授副主任。

培养电气方面人才。

而这次蔡启华来山城,正是杨畅卿专门写信,让人送去国立大学,邀请对方来帮忙扩建川省电报局。

这次随蔡启华一块来的,还有七八位他培养的学生。

这是在朝天门码头等候的时候,刘世墨从杨伯伯口中,了解到的关于蔡先生的资料。

虽然没提蔡先生的具体建树。

但丰富的履历,博士学位以及指导委员、大学教授这种身份,足可见蔡先生的学识渊博。

毕竟这个年代的教授,那是真正的教授。

而有了这样电气知识门清的大专家帮忙,在有系统提供资料的情况下,把雷达搞出来,完全不是问题!

想想就激动。

只是在杨畅卿面前,刘世墨尽量让自己表现的平淡一些。

要知道明面的理由,不过是为了扩建川省电报局。

他刘大公子虽然一心干事业,但也不至于为电报局扩建这点事,激动落泪。

“杨伯伯,蔡先生怎么从国府辞任了?”

“以他的学识履历,正是国家建设急需的人才呀。”

刘世墨面带好奇的问道。

不过内心里其实有大概的猜测。

民国官场乌烟瘴气,像这种一心搞学术的,哪里能受不了其中的滋味?

回归校园教书育人,就成了必然的归宿。

这也是这个年代,最常见的文人学者风骨。

果然,就见杨畅卿嘴角一挑,带着苦笑颇有感触的说道:“官场倾轧,学术建设委员会也不例外,凡事都是先看利益,不是他这种满脑子学术理想的人能应付的。”

“看不惯,又管不了,索性就眼不见为净。”

“哦,那可真是国府损失。”

刘世墨附和着,心里愈发有了底。

川省有自己在,足可以保证蔡启华专心搞学术研究。

到时候用心挽留的话,应该问题不大。

就这样一边琢磨着自己的小心思,一边和杨伯伯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

大概等了半个多小时,蔡启华搭乘的渡轮终于到了。

杨畅卿也很热情,不等渡轮靠岸,就挥手致意。

刘世墨顺着他的视线看了过去。

只见一个温文尔雅的中年男子凭栏而立。

身后还有几个学生装扮的青年人拥簇。

就是他了。

确认目标,等一行人刚刚走下舷梯,刘世墨就抢先杨畅卿迎了去。

“蔡教授,我是刘世墨,欢迎您到山城来!”

抓起蔡启华的手,刘大公子用力的晃动了起来。

热情到了极致。

这是大专家,而且还在学术建设委员会,这样当初最高的学术机构任过职。

抛去其中的官场混子不提,剩下的可都是各行各业顶尖的专家学者。

所以只要蔡启华能留下来,不单单是开发雷达的事情。

以后刘世墨再需要其他各类专家的时候,完全可以通过蔡启华去邀请!

这可是蔡教授本身价值之外,潜在的巨大能量。

而他又有系统奖励的各种技术……到时候一结合,刘世墨都不敢去想会迸发出什么样的火花!

“刘……”

蔡启华被刘世墨的热情,搞得有点措手不及。

杨畅卿给他的去信,倒是提过刘世墨。

在信中的称呼是大公子。

只是这样的称呼,对蔡启华这样的海归派而言,总是感觉不舒服。

所以,这时候就很迟疑了。

不知道怎么称呼合适。

“蔡教授,您喊我世墨就好。”

刘世墨呵呵笑着,愈发的热情起来。

在意识到蔡启华的巨大价值之后,他已经决定,无论如何也要把对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