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青出谷的当天,清风和煦,艳阳高照。他拜别师尊和师叔,之后师兄又送他到谷口。
念青带的行李不多,几件换洗的衣物,里面还夹着叶啸塞给他的钱袋,最后还有叶景行偷偷藏进去的半包糖。半莲剑被包得严实,让念青背在另一边肩膀上。
“小师弟,你办完事,可早点回来。”叶景行十分舍不得。
念青洋溢着笑:“一定。”
叶啸挥手与他告别:“一路顺风,万事小心。”
看着念青渐行渐远的身影,叶啸想起四年前,他将念青从乱坟岗背下来的场景。
如果不是遇到师伯,念青绝对不可能有生还的希望,而他们,也绝对不可能,有这样惹人喜欢的小师弟。
从前以为从生到死的距离遥远,如今看来,却是咫尺之间。人不只是简单走在从生到死的路上,亦可以向死而生。
念青步履轻快,他终于要去做这件期待已久的事情,他要去完成半莲剑主的托付,还要去看看这个人间,还要去找那个给他救赎的人!
生命不再只是无休止的虚度光阴,有了盼头,有了希望!
出了无烬谷,是一个小市镇,这里还在青梧境内,甚至偶尔还能看见三五成群的身着青梧校服的同门。
青石铺就的街道很宽敞;两边开着各式各样的店铺,铺子里头人声嘈杂,店家和宾客打得火热;街边还有流动的小贩摊点,卖的有糖人,风车,底下围了一圈小孩子,男孩对着糖人流口水,女孩看着风车入了迷。
又一阵风吹过,带来诱人的包子香,小贩的吆喝也应声而至。
半莲剑主说过,鲽鹣村在青梧的北面,那就先向北走,边走边问。
念青想着,迎面走来三个青梧修士,其中一个眉间带着伤疤。
“楚师兄,每次和你一起下山,办事都相当顺利,师兄就是我们的福星。”说话这位看着年纪最小,十五六岁模样。
而回答的,正是那眉间带着伤疤的修士:“我们还是早些回去,向师尊复命。”
原来他姓楚,他的师尊会是谁呢?念青只在心里琢磨了下,没有深究,抓紧赶路才是正事。
念青一路向北,走了快十天,才终于打听到了鲽鹣村的下落,只是现在的鲽鹣村已经更了名头,叫做鲽鹣镇。
鲽鹣村从前是个渔村,镇子上的居民祖上也大都从事渔业。
虽说如今换了风貌,百姓也开始经营起更加繁荣的商业,但那从祖上流传下来的传统却没有离开。
所以当念青走进鲽鹣镇,随处可见的都是贝壳、珍珠,还有鱼灯。
念青没见过海,不知道它与江湖比起来,不同在哪里。这对于他来说,是完全新奇的经历。
念青先找了间饭馆,走了许久先填下肚子。
小二哥相当热情,一身的蓝布短衣,爽利得很:“这位客官,您来点儿什么?”
这份热情,念青有点吃不消,就为此,他这一路每回进饭馆,都得先做番心理准备。
最终,念青说他要一碗面。
可那小二却仍在一边,热情只增不减:“那请问您是要虾仁鸡蛋面,麻辣牛肉面,雪菜丝面,三鲜汤面,虾仁炒面,炸酱面,牛肉刀削面,豆角丝拉面,热汤鸳鸯面,还是肉丝芹菜汁面?”
店小二一口气报上一长串的菜名,说完满怀期待,等着念青的选择。
念青开始后悔进来,为什么不像之前那样买个大饼或包子解决。硬着头皮回道:“那就一碗虾仁鸡蛋面。”
随即,店小二又发出一声直接穿透墙壁,抵达后厨的声音:“虾仁鸡蛋面一位!”
“客官,您还要点儿别的吗?咱们店的酒可是远近闻名,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陈酿都有。”
念青只想清静点,如果有地缝,他一定毫不犹豫地钻进去。
不过既然躲不过,念青急中生智,不如趁机打听打听:“小二哥,跟你打听一下,本地可有户姓庄的人家?”
店小二一听这话,躬着的身子稍稍又靠近些,可热情劲儿却收敛大半,刻意压低了嗓音,表情神秘:“客官你打听她家做什么?”
念青怎能不识小二的暗示,也小声道:“我受人之托,办一件事。”
小二捉起脖子上的汗巾,抹了把额头:“那可是本地最有名的人家,高门大户,还是修仙的。不过就是当家的,是个母夜叉。”
母夜叉三个字,小二几乎是贴着念青的耳朵说的。既敬又畏,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