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零点看书 > 国土清理计划 > 第1章 引言

第1章 引言

47年8月,豫西诸县逐次解放。

同年,我从军队序列上退下来,作为土改工作队的一员来到了鲁山下属的梁庄村。期间,我认识了一个赵姓的老人。

赵大爷家只剩他一个人了。老伴生完老二后,虚弱而亡,留下了两个儿子。大儿子早年间去县城赶集回来的路上被蹚将截了,据说他脾气火爆,一进寨子就对着土匪们怒骂,结果还没等赵大爷来赎人便被蹚将撕票。二儿子是个读书人,倭寇入侵时,曾到西安向蒋某人请愿,失败后,心灰意冷,独自去了山西,据说是参加了八路军,现在貌似还是个干部。

赵大爷很热情,邀请我们住在他家里。此后直到第一批粮食产出的半年内,我们都生活在一起。

也是在这段时间,每当吃完晚饭后,我们几个晚辈便会围坐在一起,听他讲述发生在豫西地区的故事。只不过当时没想到的是,其中一些事我们日后也会遇到。

请注意,本书纯属虚构,如有雷同,那就是雷同。

……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原大地,是一个恐怖的地狱。赵倜不断参与军阀混战,对百姓横征暴敛,增加各种苛捐杂税,以扩充军力。同时,天灾不断,仅那一年的旱灾就导致了近三十万人死亡。

部分百姓依附着地主豪绅,勉强糊口,但是更多的人选择的是背井离乡,向西处的山区、陕西逃难。赵大爷家那个时候远比现在富足,前前后后数十间房子,上百亩田地。大旱以来,虽然庄稼几近绝收,但存粮也足够维持一家大大小小数十口人的生计。赵大爷有一个官名,叫赵文彦,意思是有文才德行的人。

那时的赵文彦刚刚26岁,正是血气方刚的时候。因为家境富足,他不必为生计东奔西跑。赵家世代为医,赵文彦虽然玩世不恭,但对医术也有所研究。

这第一件事情发生在旱灾后的第一个月末。整个庄上除了他们曾收留的刀客、长工,已经看不到有生命的东西了。赵文彦像往常一样在药房清点着药材,分类、摆放、打扫药房。这件事自旱灾以来已经重复了很多遍了,即使是没有人买得起药。当然,这都是老太爷要求的。

正当他嘟囔着赵老太爷的时候,外面已经不知不觉的变了天。等他反应过来时,大风已经把木门吹的吱呀作响。好像下一刻外面的东西就要破门而入。事出反常必有妖,这地方虽说干旱,但这种大风还是很罕见的。赵文彦越想越不对劲,他拿起一个大号的捣药杵,小心翼翼地走过去想抵住门。这时候长工大全赶了过来,一把抱住赵文彦说:“少爷,老太爷说这是过旱魃了,可不敢出去,被它看见会叫它吸干血里。”

“啥旱魃,当大夫里咋还信这。”说着,赵文彦便要挣扎着出去。

“哎呀,可不敢啊,少爷,老太爷说那东西会迷住人里。”大全依然死死的抱住赵文彦。

“中中中,我不出去,我就在门缝里看看中了吧。”

“这老太爷到没有说不中,那少爷,你可不敢多看啊,看一下咱就赶紧去见老太爷吧。”

“中中中。”

大全松开赵文彦,两个人来到门口,透着门缝往外看去。这一看,可把他们俩吓坏了。

药房大门朝着打麦场,打麦场四周是一块平地,天气好的时候可以直接看到远处的西山。

而现在,别说是西山了,就算是打麦场上的磨盘都看不见了。整个外面简直就是一片炼狱场。狂风卷积着沙土,旋风能有几丈高。在一片模糊中偶尔能听见几声妇女、儿童的啼哭,声音悄怆幽邃,让人不由得打寒颤。然而,更恐怖的是,在沙土与哭喊声中竟然漂浮着许多纸钱,细听还有一股股唢呐与笙的声音传来,就像送葬队伍刚刚经过一样。赵文彦吸了一口冷气,庆幸自己没有出去,不然还不知道会遇到什么里。而大全呢,早就惊的嘴都合不上了。

“赶紧走吧,你还想喝几口土里,想喝我改天多给你挖点。”说着,赵文彦拉着大全去了里屋。

来到里屋,老太爷早就坐在那里了。

“恁是不是看见那东西了。”老太爷抿了口茶说道。

“嗯...应该是吧...”赵文彦低着头回答。

“哎,你们这些年轻后生,就是不知道天有多高。那东西凶得很里,在咱这已经多少年没出现过了。”

“爹,你知道这东西?”

“嗯,那时候我还小,英国鬼子和法国鬼子刚把咸丰皇上撵到热河。咱们这一带的兵都去勤王了。下面没有官管,乱里很,捻匪也刚平,咱这西山有蹚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