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欢:“如言,你决定了么?假期来M老师神秘基地集训。这一程绝对来就没错。M老师的集训虽然魔鬼了点,但效果显著啊!”
如言: “我和老师聊过了,通过老师考核,这个假期就可以加入了。可以先学习一个学期再做后续的决定。”
“其实,我还没想清楚,要不要毕业后还继续在校学习。读研切换到这个领域,从0开始没有优势可言。本专业也是我最爱之一。现在要转换一个方向,是不是对的决定,未来会怎样,谁也无法预测未来。世界千变万化太快,唯有热爱可以持续下去。”如言补充道。
清欢:“基地里的很多同学都和你一样,并不知道后来会怎样。一年后,还可以做一次选择。既然老师的考核都过了,说明你的基础是OK的,也是有一点点热爱啊,考研的事情,可以等到明年的下学期再看也来得及。”
就这样,一个不同以往的假期,就开始了。
留在学校学习软硬件。如言对电脑硬件的认知约等于0认知,一个字懵。拆硬件,看CPU各个部件细节功能,主要是拆完后,需要再装回去,简直就是一场关于智商堪忧的灾难之旅,太难了。
来自前辈学长们的玩笑:“快点放弃吧!让如言对自己更没信心了。”学姐们就很nice了。
进入组织一周后,如言大概了解了这个群体的运行机制。
学姐与学长是对立的。。在计算机的世界里,传统文化里给予男性更多认可,女性更多偏见。而在m老师的组织里,男女是平等的,也不压抑女权的。
和大家熟悉后,如言也与周边同学打成一片。
小组里大家开始称兄道弟。大哥是早两期加入的学姐,二哥是如言,三弟是大一学弟。三人组合更多分别是日常八卦。这个组织的神秘之处在于,加入组织的人都是人拉人进来的,对组织极具认同。如言自然是日常受到清欢的影响。这段经历对如言后来的人生选择及后来很多年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这个时期的如言还是可爱多类型、对世界充满太多好奇与热爱。
终于假期来了,如言和清欢如愿以偿留在学校开启10-10-7的学习生活日程。
如言和清欢没有住在学校里,而是住在了老师的家里,两个人都是首次在外面住。发现两人生存技能都很一般,第一周在鸡飞蛋打里度过。每天早上会煮粥,但是发现很需要前天做很多准备工作, 有一天在使用电饭煲时,忘记了拔电,电饭煲直接烧扁了,还好没有着火,有惊无险。
如言比清欢性格更温婉和怂,两个人开始在外面住是和老师保障可以生存的,然而,果不其然很艰难,不想继续坚持的如言开始怂恿清欢一起找老师说,加入组织吃饭。再次发生烧焦事件后,随着日常学习工作量增加,清欢也放弃了。
加入组织,吃食堂的感觉真是棒啊,再也不用担心自己吃不饱了,还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貌似在这个时期,如言更喜欢合群,更害怕被当作异类,不喜欢被关注。
有时候,常常事与愿违,一个人越想要什么,反而现实总是要给你点历练和成长的记忆点,让一个人身心承受力更大更强。
如言活在套子里的玻璃罩梦,随着加入组织吃饭后,一点点的瓦解,渐渐成为别人茶余饭后的话题。 并非议论是非美丑,而是关于对如言多面性的好奇。
因为在这个组织里,每个人必备技能之一是固定日报及周博客,记录关于学习及生活点滴。
如言是一个历史就有博客两年的人,记录了很多生活的日常及对一些书和电影的看法。比起那些写作困难户,如言相对于理科生唯一有点优势的地方吧。
正是这些关于自己情感的记录和想法,让同伴觉得与如言可爱呆萌的外表大相径庭,也就吸引更多人想接近如言,进一步了解她是一个怎样的女生。
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清欢也是一个异类。清欢是比较喜欢大庭广众之下,表达自己想法的人,即使与全世界的人不同或唱反调,她也要表达。和如言两个人简直就是南辕北辙,冰火两重天,就是这样两个人居然能一起玩耍很久,大概是互补。
当然也有不认同对方的时候,但却从未争吵不休,因为她们认同同一个价值观点: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谁也不是谁的附属品,相互对立与尊重对方的观点与选择,是存在的意义。
这个假期,在繁重的学习中,结束了。新学期开始了进入大三生活,离选择考研或留在组织里做最后决策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