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战恩阳失利,宋国晋王赵光义颇为不满,亲自前往兴元督战,责问王全斌。
赵光义阴沉着脸,在兴元中军的帐篷里,面对着战图。王全斌笔直地站在一旁,脸上带着决然的神色。
赵光义:“你告诉我,恩阳之败,你错在哪里?”
王全斌:“臣无能,未能料敌于先,致使我军遭受重大损失。”
赵光义:“不仅仅是无能,你还犯了军纪。我临行前如何嘱咐你?你却如何让我失望?”
王全斌:“陛下责备的是。臣自作主张,未听陛下劝告,轻敌大意,才有了此败。但臣以为,恩阳之地,易攻难守,我军兵多势重,应能攻无不克。然而忽视了敌方的埋伏和准备,是我最大的失误。”
赵光义:“你忽视了敌方的智谋和准备,而且,你没有把你的军队管理好。兵者,诡道也。你过于依赖兵多势重,却忽视了智谋和策略。”
王全斌:“晋王爷教训得是,臣自知过于轻敌,以后定当谨慎行事,做好军队的指挥和管理。”
赵光义沉吟片刻:“你现在需要做的,是分析我们的战场形势。告诉我,我们现在的情况如何?”
王全斌认真观察着战图:“陛下,我们现在处于敌军包围之中,敌军善于山地作战,而我们习惯了平原作战。我们需要改变战术,避免和他们正面交锋。”
赵光义点了点头:“那么,你有什么建议?”
王全斌:“我们需要采用游击战术,利用地形,分散兵力,进行多方向攻击。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情报收集,了解敌军的动态和策略。”
赵光义点了点头:“很好,这就是我想听的。我们不能仅仅依赖兵力,还需要依靠智慧和策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赢得这场战争。”
王全斌:“晋王爷英明!”
赵光义:“你要记住,战争不仅仅是武力的比拼,更是智谋的较量。你要带领你的军队,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同时也要尽量避免损失。我们不能打无谓的战争,我们的目标是胜利。”
王全斌:“陛下教诲的是,臣一定铭记在心。”
二人随后详细分析了战场形势,制定了新的战术计划。赵光义的批评和指导,让王全斌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也更加坚定了他在接下来的战争中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和智慧的决心。这场谈话不仅是对王全斌的一次教训和提升,也是对整个宋军的一次警醒和激励。
以下是二人的对话和他们分析战场的场景:
赵光义:“我带来了5万精兵,现在我们前线的兵力达到了20万左右。虽然蜀国也补充了一些精兵,前线人数达到了10万左右,但我们并不畏惧。”
王全斌:“蜀国虽然有险要的地势,但我们的兵力和策略都占有优势。我们可以采用之前商定的游击战术,利用地形,分散兵力,进行多方向攻击。”
赵光义:“很好,我们要发挥出我们的优势。这场战争,不仅仅是胜负的问题,更是关乎我们宋国的荣誉和未来。”
王全斌:“晋王爷放心,臣一定带领军队,全力以赴,赢得这场战争。”
二人分析了双方的情况,认为宋国在兵力和策略上都占有优势。赵光义和王全斌决定继续采用之前商定的战术,发挥出宋国的优势,争取赢得这场战争。
胡之南到达前线后,迅速展开工作,整顿军务。他将受伤的士兵撤下来,让他们得到及时的治疗,同时将带来的精兵补充到关键的岗位上。这一切都做得迅速而有序,展现出他的敏锐决断和出色的领导能力。
他并没有因为宋军的兵力优势而显得惊慌或者保守,相反,他坚信自己的军队有着不逊于宋军的实力和勇气。在军务的整顿中,他特别强调了士兵们的士气和信心,鼓励他们以高昂的斗志来应对即将到来的战争。
胡之南的决策并非没有根据。他对宋军的了解来自于他之前的情报收集和分析,他清楚地知道宋军的优点和缺点,同时也清楚自己的军队有哪些优势可以利用。他决定采用一种灵活的战术,利用地形,进行多方向的攻击,以此来打乱宋军的部署,发挥己方军队的战斗力。
胡一梦感受到恩阳的氛围,看到忙碌的胡之南,她知道父亲在这里指挥着一切,为了国家的安危和荣誉在奋斗。他没有畏惧,反而充满了决心和勇气,因为他知道,这是一个展现自己价值和风格的时刻。
胡之南看到女儿的到来,心中一开始充满了担忧和不满。他不想让自己的女儿置身于危险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