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置业京都
料峭寒冬时,蛰伏以待春。
变漂亮,生双胞胎女儿,是头等大事。
老中医夫妇将鲁省厂里的药材全部带了过来,对沈红莲夫妇的饮食起居做了系统的规划,细致到房事频率和体位,每天运动的幅度和体量。和撕日历一样,每天一页纸的生活方子,让沈红莲夫妇一丝不苟的参照执行。
沈红莲煞有介事按部就班一起实施,不生双胞胎女儿,誓不罢休。
回到西县第二天,去了趟老家,却只待了两天就回了塑料厂。
女生外向,娘家,沈红莲尽力逼自己疏离,免得投机倒把事发被殃及,即便这种概率不大,毕竟有瘦猴和周书记罩着呢。
就怕万一啊。
沈红莲也知道,在西县塑料厂并不安全,起码一年后的运动升级就很难避开,得提早准备。
主要是,得继续洗钱,争取在开放初期将身价提升到五百万。
对了,当初的目标是几万来着?
目标怎么越来越大了呢。
文友小说里说,柳主任将黄庄打造成了世外桃园,沈红莲可没有全庄人齐心合力的辅助,她得凭自己的能力赚钱,还得保命。
经过十几天的勘察,还真找到了一个荒地,位于县城以北三十里处,和北县交界,一大片低洼沼泽,土堆杂树,足有两千多亩,离大河和河岸大路一里多,开发出来,肯定是养殖种植的好地方。
原先肯定不止这么大,这两年削平高沙土被附近公社填平了不少,剩余的这两千多亩,考虑到地势太低,容易被淹,没那么多土可填充成平整的梁田,便暂时搁置了。
搁置的原因还有一点是源于位置,两个县的交界处,如果分界不太明显,荒地就是最好的分界线。也可以说是无主之地,谁先开发,那就是谁的。
最主要的是,被饿怕了,一心发展农业增加口粮,短期内难以见效的副业,都不敢尝试。
变废为宝,县里自然求之不得,以每年上缴两千的价格永久使用,让沈红莲随意发挥。
无主之地,能出收入已是万幸,租金有无就无所谓了。
将荒地拍照留存后,改造工程随即启动,因地制宜,动用大量人力,修路,拉电线,埋管道,打深井,大挖鱼池,挖莲藕塘,建养殖房舍,堆种植园地,照几十年后的各种生态园格局布置。
所有人都不看好产值和收益,认为是钱多烧的。可沈疯子真有钱啊,有钱就是这么任性。
败家算什么,不败家不是沈疯子的风格。
公有制的好处是可以合力做大事,加上人工成本太低,两个月时间就已经初具规模。
和工厂相比,生态园的投资要小得多,大肆折腾,各种弄虚作假,账面上也才投资了三十多万。
那就加大力度,将鱼池和莲藕塘接到附近的大河,挖出来的土堆出一大片宅地基,建造休闲疗养院。
开在两县交界处有个好处,可以向北县雇人和购买材料,方便做假账,起码也得造成投资百万的假象。
落后愚昧的群众真好骗啊,不骗白不骗。
前世沈红莲做了大半辈子傻子,被骗子收割了无数遍,好容易醒悟了一点点,却又被对疫情严防死守的策略搞死了。
这一世,沈红莲不能再傻了,她必须将自己打造成一个合格的骗子。
骗子骗傻子,这个固有特色,不能丢弃。
尝到以前的假账甜头,这次更是肆无忌惮,为了不连累家人,沈红莲亲自做会计记账结账。
改改账就能赚钱的感觉,真特么爽。
四丫带着同宿舍三个女生顺利毕业并一起留校任教。
暑假和李超英直接来了西县,沈红莲交代的事依然没任何进展。
不过,无意中却谈到了一个信息,在二把手的斡旋下,一些民主党派人士被摘掉了右派帽子,不少人已经回京,被安排在一起和商会形成民主联盟,共同学习改造,当年被抄家没收的物品也陆续归还。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老中医夫妇顿时两眼放光,不停打听细节。
四丫和李超英将所知的尽数告知,老中医夫妇兴奋抱在一起哽咽,总算熬到头了。
沈红莲不自觉地问,大伯也是民主人士么?
老中医点头,我们是工农党的。
沈红莲心里一动,那就回去吧。
四丫摇头,现在回去为时尚早,学校有两个教授回去后也很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