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各退一步
沈红莲走后,县一把手气得暴跳,挂电话向省里哭诉,恳求省里派人下来核查,还沈红莲清白。不然,那些不惜重金不远万里请来的技术人员会离开,建到大半的塑料厂会停工,损失会超过三十万。
已经开始运营创收的综合厂区也会因此停滞,沈红莲八成会将主要技工和钱投到外省去建厂,损失的不仅仅是每年十几万的上缴款,好几百人会因此失业,还有难以估量的捐款。
一句话,沈红莲如果撒手不管,他也将引咎辞职。
省里看其说得严重,马上派调查组下来核查。不用说,相邻两个县委争着吹捧,将沈红莲吹成了“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省调查组认定沈红莲既是最能成事的天才,又是最会败家的疯子,无愧于省先进工作者的光荣称号。
对这么特殊的人不能以常理度之,应该得到特殊对待。单纯地定性她搞资本主义,是错误的极Z思想。她对建设社会所做的贡献是巨大的,必须得到充分尊重和利用,可以适当放宽条件,给她自由发挥的空间。
严厉批评了地委调查组简单粗暴的工作方法,勒令地委对省先进工作者不得再加以干涉,有问题由县委直接上报省委解决。
拿到省委处理意见,县委当即派人开车去鲁省接沈红莲回归,却被沈红莲拒绝。理由是,对塑料厂知之甚少,都是三哥沈红宝和几个高级技工一手策划兴建的,我在不在不重要。既然省里有指示,我马上打电话让沈红宝复工就是。
西县干部说,省里的意思是,各退一步,合约上的分红一说能不能稍微改一下,比如定个上缴数量什么的,免得让高层抓到把柄。
沈红莲说,定上缴数量也不是不可以。关键是,这是个科技含量很强的项目,多久能回本,多久能盈利,实在无法确定。
西县干部提出,可以预估一下回本时间和盈利数目。
沈红莲说,很难。就算盈利了,后期需要投入的也会很多。预计两三年内,也就能解决一下几百人的就业。
明知道塑料厂前景可观,将来盈利巨大,沈红莲也不轻易松口。
可不定数目,又不符合定收定支,保证上缴的最高指示,双方讨价还价了很久,最终议定三年内争取回本,第四年开始每年上缴十万,每五年递增五万。也就是说,第九年开始每年上缴十五万,第十四年开始每年上缴二十万。递增到三十万封顶,两年没上缴,县委有权将厂子收回。
在这个年代,这样的合约明显是官方占了很大便宜,沈红莲的压力很大。县委也借此有了充足的的理由让沈红莲放手大干。
谈妥,双方当场重新签订了新合约。
对这份新合约沈红莲同样没放在心上。
照文友小说里说,包干包支也就实行了两三年,然后就被定性为资本主义受到批判。
还是过一时算一时吧。
西县领导又提出让沈红莲加入组织,这样就可以竞选人大代表。一旦做了县人大代表,地委包括政法部门就不能随便为难了,会安全许多。
沈红莲依旧以自己还不够资格一口回绝。
入了组织无非动不动就开会学习,长年累月各种端正所谓的思想表各种忠心,那比杀了她还难受。
沈大妈是要自由自在坚定不移地搞资本主义发大财的,怎么可能被组织约束。
其次,从法律上讲,进不进组织,都是可以当选人大代表的,都是下面把经念歪了。
当然,就算可以当选,沈红莲也不会参与。她只能代表自己,去随便代表别人,文人的良心何在,风骨何存。
至于安全不安全,那只能靠自己小心了。
文友说过,权力不被约束的地方,没有人是安全的。指望别人给自己安全,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见双方谈妥,顾鸿远主动要求回去助力,季小莲同意并支持。办厂要紧,生孩子这种事男人帮不上忙,有三妹陪我足够。
沈红莲也已确定怀孕,李书文表示要跟着顾鸿远去学,却没得到允许。本丫还没骚够呢,你就想跑,没门。好好做你的农技员,我的事不用你插手。
顾鸿远跟着西县的车离开,沈红莲则开启修身养胎作骚模式。
这里的木器厂因为尽力实行机械化,盈利颇丰。服装厂更不用说,各种和这个时代不过分出格的新颖款式层出不穷,不间断收割着官方和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