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零点看书 > 穿书后,韭菜大妈考上了大学 > 第46章 再干一票

第46章 再干一票

第46章再干一票

六月底,女校长特地带来一个隐秘的消息,上面开始施行推荐上大学,本县获得了七个名额,一个清大,一个北大,两个省城,三个市级。

全县一百一十万人,十四个镇,这消息确实需要隐秘,否则能出人命。

可见再怎么鼓吹读书无用论,高等学府依旧是每个人的梦想。

沈红莲装着不在意的样子问,看来有我一个名额,分在哪?

女校长笑道,当然是省城。

沈红莲断然拒绝,不去。除了清大,哪儿也不去。

本来以为沈红莲会很高兴,准备祝贺的女校长想不到沈红莲是这种态度,嘴巴张了张,一个字都没吐出来。

以沈红莲的智商,怎么可能用得着自己说教。

女校长点头,我知道了。我也觉得非你莫属,本县谁特么敢放半个屁去。

沈红莲摇头,清大也不是我去,是四丫沈红茹去。

女校长理解,你暂时确实走不开。你家谁去都一样,这不是重点。我这就回去和瘦猴说,不把一个清大名额给你,就要求公开信息和推荐名单,谁怕谁呀。

沈红莲确实不是很热心,因为她知道现在的大学是什么状况,厉害的教授大都下放劳动改造去了,剩下的几乎都没真才实学,只会唱赞歌拍马屁。

据文友小说里说,后来的五六年里,全国被推荐上大学的会逐年递增,从五六万人到二三十万。

那些被推荐的所谓工农子弟里,高中生仅占两成,竟然还有两成小学生,可见所谓的凭成绩和思想推荐是怎么一回事了。

这个时候的底层人,也就是所谓的无产阶级都很少读书,凭考试上大学简直就是天方夜谭。靠推荐去上,无疑给了底层人逆袭的机会,从这点上看,也是一种打破阶层固化的举措。

沈红莲不得不承认,为了真正实现人人平等,实现人民当家做主,上面确实是花了不少心思的。

嘴上不屑,沈红莲心里还是很期盼。能直接去清大会省去不少参加高考的麻烦,何乐而不为呢。

反正无论通过何种方法进去,都能多多少少学到点高等知识,挤进一些底层难以企及的圈子,建筑一些足以改变命运的关系。

沈红莲可不想放弃这次机会。

文友说,这个地方上千年没对人类文明做出一点点贡献,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活命上,所有的聪明才智都用在了人情世故上了。以致六十年后,有人总结出的成功之道,第一要素还是得通晓人情世故,知识水平可有可无。

沈红莲上大学是为了学好知识,开拓创新,报效国家。你想多了,六十年后还在玩人家几十年前玩剩的渣渣,有人甚至抨击成全球最失败的教育体系,导致一如既往的落后。

所以,沈红莲上大学的目的绝不是为了学知识,以便搞什么科研,她的天分和智商也不够做这些大事,她只想闷声大发财。

上辈子沈红莲那么努力,依旧活成了韭菜,被屡屡收割,到死都在底层苟延残喘,最后还不得好死。这辈子必须成为镰刀,收割别人。

几天后,女校长将一份推荐四丫去清大的通知单送到沈红莲手上。

不管怎样,沈红莲还是挺欣慰的。

这就对了嘛,聪明人不会搞得大家一起难堪。

哎呀,真是人生处处有惊喜。

上次在京都,沈红莲还想着怎么交一个信得过的熟人,以便在放开后置几套房产等待升值呢。

这种天上砸下来的馅饼怎能不要,可四丫却不以为然。你不是说早晚会恢复高考么,要上你去上,我要凭自己的本事考。

气得沈红莲想抽她。让你去不是真的为了学习什么,是为了将来替我办事,办大事。这是命令,不许违抗。你真要凭本事考,等高考恢复,回头再考也是可以的。

四丫撅起小嘴,上大学不学习,那还去干嘛?

沈红莲想起曾有人统计过,抗战八年那么苦,光一个联大产生的人才,就超过三个顶流大学三十年人才的总和,没有自由的思想和独立的精神,上学无异于鹦鹉学舌,纯粹浪费粮食,不如不学。

嘴上却说,去长长见识啊,搞搞关系啊,嘚瑟嘚瑟啊,揍揍看不顺眼的啊,啥都行。

四丫咕哝道,我不想离开家。

沈红莲眼一瞪,我早晚也会离开,你得学会自立。

好说歹说,四丫才勉强同意。

沈红莲正为新木器厂的原料发愁,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