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恩仇账
其实沈红莲也就说说而已,省里也就那个宣传部长的介绍信,县里只是考察和采购的。镇上和厂里倒是前几天新开的。
看到上面写作代表本镇两个厂出外考察的证明,大队书记陪笑道,原来是东县的,误会误会。
四丫冷笑,老不死的耍流氓可不是误会,必须给个说法,不然,押到我们县去审判。
书记笑道,当庭广众之下,不可能耍流氓的,肯定是不小心碰到了。
石高岸你啥意思?是我诬陷这老流氓不成?
书记继续笑,也不能算诬陷,互相之间都有不对,才产生了误会。
四丫怒道,我们好好的来这认亲,有什么不对?
书记哈哈笑道,你们早把证明拿出来不就得了,也不会闹成这样。
沈红莲冷哼,这么说,是怪我喽?
老奸巨猾的书记摇头,也不是怪你,这事老队长太冲动了点,没问清楚就动手,该负主要责任。
沈红莲直达本质,那你想怎么处理?
书记说,人我先押到大队部去,通报上级下来处理。
沈红莲朝边上一跳,行。那就给你个面子,交给你了。明天我带人过来看处理结果,不然,直接把这老流氓抓走。
看着一群人闹哄哄离开,沈红莲暗叹,小时候沈家被王家和石家各种欺压,今天总算小出了口气。
见父母脸色发白,还没缓过来。沈红莲安慰道,爸妈别怕,一个小队长而已,我随时能将他撤职查办。
邻居摇头,小姑娘你是外地的不清楚,老队长和大队书记合穿的条裤子,这事恐怕难了结。
四丫不屑,大队书记就不能抓了么。就算县委书记,犯了法也得抓去劳改。
邻人惊问,姑娘,你们到底什么来头?
四丫哼了一声,没什么来头。抓个把公社书记镇级干部还不算个事儿。
三人故弄玄虚吹了一会,沈红莲和四丫喝了一碗糖茶,各吃了一个馒头,看看没什么情况,才告辞。
沈红莲故意当庄邻的面给钱,是要表明这笔巨款的合法性,免得让人质疑。故意挑事惩治老队长是警告,父母活得太憋屈,干嘛不让他们扬眉吐气呢。
之所以故意找茬甚至亲自动手收拾老队长,是因为这个老人渣除了打小报告溜须拍马一无是处。本队原先的队长是近房的一个爷爷,会计是颇识几个字的父亲,深耕密播后严重欠收,近房爷爷父亲联合队里绝大部分人谎报说是颗粒无收,夜里将粮分到各家各户藏匿起来,避免了很多人饿死。
挨到夏收有了吃的,却被现在的老队长举报了,上面下来核查,又有五六个人站出来证明。近房爷爷沈良树和父亲就被抓了去,批判关押了半年多,被释放后,父亲几乎神经失常,从此变得少言寡语,胆小如鼠,彻底废了。
沈良树也是受尽折磨,落下了关节炎这种痼疾。
老队长这族人却一直春风得意,这种恩将仇报的杂碎沈红莲岂能放过。现在,稍微有了点能力,就迫不及待来报仇。即便她深知是深入骨髓的奴性文化和自私人性所致,几千年来,这片土地上一直在持续上演着卑鄙与丑恶,却也不想就此放过。
沈红莲可没那么大度,更没那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这也是沈红莲藏粮后却不敢当面送人的原因。
可怜的父亲,到死都不得志。在沈红莲的印象中,父亲极少开口,开口也是政府如何好,组织如何优越,上面如何英明,无与伦比空前绝后。
可他却经常会重复讲同一个民间故事,说洪涝时有个好人有船,救了蛇鼠猫狗等畜生,还救了一个人。被救的反而陷害好人,最终畜生报恩让好人幸免遇难。结论是,宁渡畜生不渡人。
可不知为何,这样的教育,这样的父亲却教出了善良的子女。沈红莲兄妹无一人听信了那个故事。
由此可见,好人的好和坏人的坏都是天生的。即便自古以来坏人当道,好人再冤再委屈也不会变坏。
这一世,沈红莲只想做个坏人,强逼自己做个坏人。
说到做到,第二天沈红莲让李书诚开来一年军用卡车,自己和四丫带着人武部的十几个人荷枪实弹地赶去,一路碾压着开到大队书记家门口,将书记家围住,带头冲进去将书记押出来。
书记哪成见过这种阵仗,吓得跪倒磕头,一身军官装的四丫上去一脚,快说,那老流氓怎么处理的?
书记体如筛糠,公——公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