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撕毁合约
有军方的支持,又有老厂的巨额利润投资,所谓的分厂迅速上马,一次性进了五十台缝纫机,从老厂里抽调去大部分技术骨干,专门生产军装。
沈红莲一边上学,一边继续招工培训,个把月时间,新厂就逐步步入正轨。
到了阳历年底,秘书代表县委下来检查慰问,姿势对沈红莲的业绩表示充分肯定,当然也转达了县委不少人对合约的质疑。
理由很简单,经商和投资分红这些事,和人民公社集体化道路相悖,属于资产阶级模式。以商讨的口气和沈红莲沟通,并让沈红莲拿出处理意见,共同解决这种至关重要的政治立场问题。
沈红莲考虑了几分钟,暗叹一口长气,去屋里拿出当初和镇政府签的合约,当着两级政府官员和军方代表的面,将合约亮出来,慢慢地,一点一点地撕碎,再慢慢抛洒出去。表示从今往后,厂子属于政府,自己不再拿分红。
沈红莲的内心其实在滴血,但又不得不破釜沉舟。因为接下来会有很多运动,她这种纯粹的资本主义会接二连三受到批判并清算,必然会被抓被判刑,甚至丧命。
知道底细的军方代表也不说话,只是啪的给沈红莲行了个军礼。
秘书热泪盈眶,好丫头,有委屈告诉我,我代表县委给你做主。
沈红莲大笑,政府从没亏待过我,我有啥好委屈的。账面上我还有十几万,这钱在我手里也没啥用,都捐给县委吧。以后合约作废,厂里也不要给我分红了,反正也用不上,按时发点生活费就行。
秘书感叹道,这事我做不了主,得去县委开会才能决定。
几天后,县委下达专属文件,厂子直属县委领导,干部职工人员不变,一切事宜由沈红莲签字才能施行。厂长和会计享受正科级干部待遇,沈红莲和父母享受科员干部待遇。
随着文件下达的,还有各种奖励票卷。
又给厂里装了一门电话,有事可以直接向上级汇报。
和文友小说里记述的那样,没多久,地委组织工作总团进驻县各个机关,进行清政治、清经济、清思想、清组织的四清运动。
据说这次运动历时一年,全县近两千人受到处分。
想到黄庄有号称县城一枝花的柳主任徒弟坐镇,三言两语将工作组辩驳得哑口无言,感叹自己人小言轻,不能针锋相对。
厂里政治经济清白,除了厂长会计,没其他和组织有关系的,至于思想这种玄幻的玩意,谁也说不清。
组织关系简单明了也不行,全厂还是被扣上了思想落后的帽子,理由很充分,没有在厂里发展组织体系,号召先进人士必须向组织靠拢。
不能脱离组织的领导,否则不好掌控。
好在沈红莲年龄太小,不够加入组织。名头就落到沈红宝和沈红书身上,另外还有几个踊跃争先者,被集中到一起学习再学习。
同时加强增多正式工名额,逐步照既定的集体企业模式发展。
沈红莲有苦说不出,只好避而不见,每天坚持上学。
可这甩手掌柜也不能做,市委工作组认为她全家从不按时正式上班,不按时上班就不会为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还要享受科员待遇,这就是政治经济思想问题。要求停止给沈红莲一家发放工资,让她们回归农村和社员搞生产。
厂长会计据理力争,说是县委下达的命令,谁也不能违背。
沈红莲倒是无所谓,懒得去厂里和工作组争辩,不发就不发吧,饿不死就行。
没到寒假,沈红莲干脆和父母四丫回了乡下。
这事直接导致全厂罢工。
沈红莲只得去厂里安抚,请工人复工。大家不用替我担心,不能耽误了生产。
厂长拒绝,我是厂长,复不复工我说了算。我这就去县委,县委不行就去省委。
沈红莲笑了,县委也在接受审查呢,这个时候,就不要去给周书记添麻烦了。
会计说,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特么是人做的事么?
沈红莲大笑,说明你们不了解体制。严格地说,体制是一台机器,没有道德没有人性可言。这是优点,也是缺点。优点是不会任人唯亲,一视同仁。缺点是有违人性,道德沦丧。活在体制下,除了服从,还是服从。
又说。人不能和机器对抗,就像唐吉坷德去和大风车对抗一样,后果只有失败。匹夫之勇要不得。谁敢去向上级汇报,我就再也不回厂了,赶紧复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