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两兄弟争储,靖泽王仗着朝臣的支持和母妃一族的势力,基本上算是稳坐太子之位的人选。
原本想远离纷争的桑信,本就属于中立派,谁都不站。所以,借着漠北边境暴乱的名头,躲了出去。
没想到,在立储之前的那个晚上,他突然从漠北寄回一封书信,竟然将靖泽王的小舅子给举报了,查出他是煽动漠北暴乱的主谋。
老皇帝心思多疑,立马将此事与靖泽王联系到一起。太和殿的灯亮了一宿,早朝之前,他大笔一挥,将储君之位的人选,改换到了当今天子文平王的身上。
就这样,与皇位仅差一步之遥的靖泽王,将所有的不甘与愤怒都归咎到了桑信的头上。
若不是他那封时间赶的刚刚好的举报信,这皇位还不是他靖泽王的?
事情虽过去了十多年,他心中的怒火一直没有平息,明里暗里都是想着如何将桑家整死。
桑信有苦难言。
为了保全桑家,只得屡次低头示好,没少解释当年那封书信他压根不知情。即便知道,也不可能在那个节骨眼儿上呈给陛下。
因为他觉得,谁当皇帝无所谓啊。相反,心里甚至更倾向于胆略过人的靖泽王继位。
他若是登基,肯定先拿漠北开刀,决不允许风鉴城那群野蛮人成了气候。
桑信深知,掺和到皇子夺嫡之争,无论输赢,结局都不会好。他便装傻充愣,一门心思只做个守国门的武将,闲事不管不问。
可走火入魔的靖王油盐不进,认定是桑信面上中立,实际上是文平王的狗腿子,专门埋在他脚底下使绊子的。
两家你来我躲的斗了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