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死之人在本村镇基本上都是停留在专门的地方,派人去看管。又不像古代那样有义庄有专门的看守义庄之人。
而且在外横死的人并不多,所以大都是请人在看守遗体。本村的人都不想接这个活,太可怕了,本来就面目全非的,那时候镇上还没有整理遗容的业务。
张风遥初来乍到,冬天就只能接这种活干,反正钱也不算少,一晚上十块钱。
张风遥年轻气盛的又不怕咯,从孟天石那借来的大棉袄和绿色军大衣就去了。
孟天石就是救张风遥的那个主人家。
孟天石和张风遥差不多大,孟天石有父母,都是良善之人,所以对于收留张风遥并无异议。
寒风凛冽,大学纷飞,张风遥坐在简易的棚子里,生了煤炭火盆,手里拿着一本书读起来,这漫长的夜晚很难熬啊。
冬天本就夜长日短,五点就天黑了,大家都回家,路上甚至一个行人都没有,主要是太冷了,还是家里暖和,被窝暖和。
如果不是到过不下去的地步,谁也不愿意在尸棚里受冻。张风遥不同,他苦惯了,一路差点多次殒命,这里还有火盆,已经很好了。
看了半夜的书,张风遥眼皮子在打架,困意袭来,迷迷糊糊的就睡了,他窝在躺椅上,怀里抱着热砖头。
直到第二天早晨,听到人们叽叽喳喳的声音,张风遥才被吵醒。这一夜,除了有点冷,什么事都没有。
张风遥摇摇晃晃的回家,钱,主人家会给送过来,看几天就给几天的钱。因为有些人肯可能要看好下葬的日子得多等几天。
如果看好的日子要十天半个月以后,也就会请人看个三两天,后面没什么事就直接扔在那里了。十来天百十来块钱,谁家也看不起呀。
下葬其实也简单,唢呐一吹,亲朋好友一来就给送走了。期间还需要人抬棺,正常情况下是八个人,人不够的情况下就会请人帮忙,给点烟酒钱。
三十块钱一到手,张风遥就给了孟天石十五块。四十年前,普通人做工也就两块钱一天,十五块钱相当于一周的工资了。
一个冬天,就这样有一搭没一搭的,张风遥倒也赚了一些饭钱。口袋宽裕了一点,张风遥心思又活泛了起来。
这样子赚钱最多赚个温饱,他要赚很多很多的钱,几辈子都吃不完,这样子才不会挨饿受冻。
张风遥听说沙漠里藏有大量的金银财宝,是上个时代在迁徙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只要找到这些,那可是富可敌国的财富啊。
就算找不到那些,还有一些商旅遗留下的行囊,这可比一分一毫的赚容易多了。
张风遥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孟天石,孟天石也觉得富贵险中求,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两个人一拍即合,来年春天,挑个良辰吉日就出发了。孟天石和父母告别,告诉父母他们要去更大的城市去打拼。
二人带足了水和干粮,一路向西。
也就是在路上,他们遇到了孟天石这辈子最爱的女人,叶栀子。 叶栀子就是沙漠附近的一个农户。
张风遥二人到沙漠边去叶栀子家借宿,叶栀子也是个善良的女孩,她说其实每年都有不少人来这里淘金。
有不少人在她家借宿,什么人都有,有的人来时三个,去时孤单单一个,有些人来时兴高采烈,去时精神萎靡。
她见过各种各样的人,看到张风遥和孟天石这两个如此年轻的人,忍不住想劝劝他们回头。
这二人哪里听得进去,没吃过这方面的亏,谁说也不会相信的,只有自己亲身经历的才会涨经验。
叶栀子见劝不动二人,便作罢,给二人准备了充足的粮水,告诉他们,如果遇到什么危险一定要及时回来。
两个人在沙漠里走了很久,身上带了指南针,仍然迷失了方向,历尽千辛万苦。
要不说张风遥运气好呢,还真的就被他找到了财富。他们为了躲避风沙找到一个岩洞,岩洞里有很多尸首全部白骨化。
岩洞最里面有几个箱子,箱子还残存几个罐头,其他的东西皆已腐化,白骨的旁边还有不少枪支弹药。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人全部遇难,看样子应该不是饿死的,因为食物还没有吃完。
另外几个箱子里竟真有一些古董。这些人拿着古董跑到沙漠里干啥的呢?难道是为了倒卖去其他国家?
呸!!这些卖国贼!张风遥想当然地忍不住啐了几口唾沫。不义之财不拿白不拿,张风遥他们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