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零点看书 > 海盐味奶糖 > 第149章 潮汐信笺:时光褶皱里的重逢与蜕变

第149章 潮汐信笺:时光褶皱里的重逢与蜕变

的折磨。?零,点′看*书` ·哽*鑫~最*全`

更令人唏嘘的是,一些人在疫情前后盲目扩张,最终导致负债累累,甚至成为了老赖。而更多的人虽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但也都在更加努力地工作,拼命开源节流,以应对生活中的各种不确定性。曾经频繁外出“野”的日子,似乎已经成为了遥远的回忆。

思雨的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名字——“丁茜”。丁茜并不是他们最初的群友,而是在大理的旅途中偶然结识的。当时,思雨临时将她拉入了群聊,从此,丁茜成为了他们这个小团体中的一员。

回忆起在大理的那段时光,思雨不禁微笑起来。那时候的丁茜总是喜欢用一连串的感叹号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无论是开心、惊讶还是感慨,都毫不吝啬地用感叹号来传递。然而,如今的群里,连一个感叹号都显得如此奢侈。

失落感像涨潮的海水一般,慢慢地淹没了思雨的心头。她默默地在群里翻看着聊天记录,一页又一页,试图从那些过往的对话中寻找到一丝熟悉的温暖。

她看到了自己曾经在群里分享的读书感悟,大家纷纷回应,热烈地交流着彼此的想法和见解;她也看到了丁茜失恋时,驴友们在群里你一言我一语地安慰着她,给予她支持和鼓励。

这些温暖的回忆,如今都被时间的尘埃所覆盖,变得模糊不清。思雨轻轻地叹了口气,手指在手机屏幕上滑动,最终还是选择了退出qq程序,仿佛关闭了那扇通往过去的门。

窗外,暮色渐浓,海浪声隐隐约约地传来,像是在诉说着那些无人倾听的故事。思雨静静地坐在窗前,任由思绪飘飞,回忆着那些已经远去的时光。

关上手机,思雨决定出门走走。她沿着海边的栈道漫步,夕阳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远处,几个孩子在沙滩上追逐嬉戏,他们的笑声清脆而欢快,让思雨不禁想起七年前在大理的那个春天。那时她在青旅遇见丁茜,女孩裹着褪色的披肩蜷缩在角落,眼睛肿得像核桃,面前的咖啡早已凉透。

手机突然响起,屏幕上跳出丁茜的名字。“思雨!听说你搬到连云港了打算定居了?本姑娘可是本地人,今晚必须请你吃饭!”听筒里传来的声音带着不容拒绝的热络,和记忆里那个整日沉默的女孩判若两人。

思雨握着手机笑了,七年前的画面在脑海里翻涌。当时丁茜被相恋五年的男友抛弃,买了张机票就跑到大理。思雨陪着她在古城的巷子里漫无目的地走,看她把写给前男友的信撕成碎片撒进洱海;在民谣酒吧听她抱着陌生人哭诉,最后扛着醉醺醺的她回青旅。最疯狂的是某个凌晨,她们租了两辆电瓶车,追着洱海的日出骑了四十公里。

“怎么不说话?是不是怕我把你卖了?”丁茜的调侃将思雨拉回现实。

“行,你说地方,我准时到。”思雨望着海面上归航的渔船,忽然期待起来。

约定的餐厅在墟沟老街,一栋改建的民国老宅。思雨推开门,丁茜正站在雕花窗前摆弄手机,栗色卷发随意扎成低马尾,酒红色连衣裙衬得皮肤雪白,和当年灰扑扑的模样大相径庭。

“七年没见,你越来越有气质了!”丁茜张开双臂给了她个熊抱,香水味里混着淡淡的柑橘香,“快坐,我点了你肯定爱吃的。”

餐桌上摆满了连云港特色菜:刚从海里捞上来的梭子蟹、裹着面衣的炸虾、撒满蒜泥的凉粉。丁茜不停地往思雨碗里夹菜,叽叽喳喳说着这些年的经历。原来她回南京后开了家花艺工作室,去年还去荷兰学了插花,上个月刚刚回来,一来是因为南京的内卷更严重了,房子租期也到期了,二来连云港为了适龄青年回到家乡创业,发布了一系列回乡青年创业的补贴政策,想着去哪开店都是开,在老家也不失一个好的选择。听着丁茜的描述,思雨感受她身上的那种美好的状态,很难描述,却是那么的让人欢喜。果然努力工作的女人最有魅力。

“说真的,当年要不是有你,我真不知道怎么熬过来。”丁茜突然放下筷子,眼睛亮晶晶的,“那时候觉得天都塌了,现在想想,失恋不过是人生的一道坎儿。”

思雨夹起一块鲜嫩的鱼肉,想起自己当初也说过类似的话安慰她。那时丁茜总哭着说再也不会相信爱情,如今虽然不再那么迫切的渴望爱情,却可以如此的热爱生活,做一些随时让自己高兴快乐的事情,光听着就很让人开心。时间真是神奇啊,既能抚平所有伤痕,也能让曾经脆弱的灵魂变得坚韧。

“对了,你呢?在连云港过得怎么样?”丁茜托着下巴问道。

思雨说起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