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工作持续24小时后。
救护车依然在灾区和医院来回跑,越来越多的伤员被送往仁合医院,这对仁合医院是一个重大的考验。
急诊区内,医生护士来回穿行于各大患者之间,嘈杂的环境,过多的伤者、高压的工作,让大伙有些崩溃。
“陈大夫,刚送来的病人心跳停了,是不是要做心肺复苏啊?”
“我来!”陈宇快速解开患者的衣服,进行胸外按压,“复跳了,监测患者,检查血常规、血凝、血型。”
“陈大夫,伤员血压听不清。”
“来了!”陈宇立即跑过去解决另一名护士的问题。
“血压四十,二十,立刻开放静脉通道,输入平衡溶液,监测血压。这个病人没有外伤,应该是胸腔内、腹腔内出血,B超、X光片。”
“啊~陈大夫,陈大夫,我摁不住了!”
“不要慌!”陈宇闪身而上,按住一个癫痫患者。“给我一个开口器,安定10mg静推。”
“好……他老是动,我扎不准。”
“别急,等我空一只手。”陈宇塞好开口器,一只手按住患者嘴部,一只手按住手臂。“看准,直接扎。”
“陈大夫,陈大夫……”
“大家不要急,喊我一遍就够了,不要重复喊。”
“我来帮忙!”傅博文穿着白大褂走进来。
“谢谢傅院长,您帮忙看下隔壁那个患者,应该是胸部骨折。”
………
医院各个科室的床位严重不足,病人密度太大,器械消毒不到位,很快出现了伤口感染,而气性坏疽是可以致死的感染。
通常发生于开放性骨折、深层肌肉广泛性挫裂伤,接触传播(医疗器械),但人传人罕见。
“体温是凌晨开始升高的吗?”
“是的。”
“这间病房不要再收留其他病人,全面消毒。给患者大剂量青霉素钠静脉滴注,若是青霉素过敏者,可用克林霉素。”
“陈大夫,不需要做进一步检查吗?”
“现在是特殊时期特殊队对待,出问题我负责。”
“陈大夫,所有的观察室都满了,这间病房如果不让收留患者,他们再送来,我往哪放啊?”
“直接转送到普外病房。”
“普外病房已经满了,刚给我来电话,他们护士长直吼我,让我们急诊每间病房再加三张床。”
陈宇笑着说道:“我来想办法,但你应该吼回去,因为医院没有人比我们急诊科更累,咱不受那个委屈。”
“嗯!”小护士极为感动,频繁的转移患者,要受多个科室和患者之间的气,而且是在身心疲惫的情况下,谁还没有点脾气呢,除了陈大夫。
“小雪,就现在的情况,给医院规划更合理的空间利用方案,然后发给杨帆。”
“好的,主人。”
此刻的杨帆,正拿着图纸和傅博文研究这个问题,陈宇给出的方案如同及时雨。
“傅院长,您先来看看这个方案。”
………
医院内面临重大感染的挑战,而医院门口,还有大量伤员在排长队。
庄恕为了避免伤口交叉感染人群扩大,擅自打电话让保卫科关闭绿色通道。
一时间群情激动,杨帆跑到医院门口,想要知道为什么拒收伤员。
“是胸外科庄大夫下的通知,我们也不知道是什么情况。”
“立刻继续接诊,保持绿色通道畅通。”
“等一下,不能打开!”庄恕一边吆喝一边跑过来。
杨帆呵斥道:“怎么回事?为什么不让患者进来?”
“现在医院各科室的密度以及连最基本的隔离都做不到,而且又发现了疑似气性坏疽,这种情况已经不能再接诊了。”
“有多少例了?”
“初步统计,20例感染,8例疑似。”
“我肯定是气性坏疽,但是我不同意关闭绿色通道。”陈宇从急诊科跑过来。
杨帆思索了一小会儿,说道:“情况确实很突然,不过还是先把通道打开吧!”
“不能打开,我很抱歉,我知道贸然让他们把通道关上,是我越权了。但是接诊量这么大,接触交叉感染的危险性非常高…”
陈宇打断道:“不能因为危险性非常高,就将现有的患者拒之门外。我没有针对你的意思,可能你在国外学到的理念不同,在灾情面前,迎难而上是我们医护人员必须要做的。”
庄恕的顾虑没有错,道理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