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不知不觉过了三个多月,薛文忙完自己的功课后,又跑到宋五的院子来。
先跟躺在椅子上的宋五打了声招呼,又跟高傲的黄帝玩耍了一会。
“宋伯,最近有收到什么有意思的书吗?”
边说薛文边朝着屋里走去,他是想去屋里的书架上翻一翻。
“薛文,你过来!”
宋五不知道什么时候坐了起来,脸上的表情比平时柔和了许多。
薛文走了回来,坐在宋五对面的凳子上,看着跟以往不太一样的他。
宋五点了一泡烟,看着青春洋溢的薛文,眼神变得分别柔和。
“薛文,从你第一次在这里看书,直到今天,你一共从我这拿走了十八本书,第一本是孙子兵法,第三十二本书是东周列国志,对吧!”
“咦!宋伯,你记得这么清。”
薛文笑着答道,手里一直摩挲着趴在脚下的黄帝的脑袋。
“你读了这么多书,可明白里面的道理吗?”
薛文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脸有点微红的说道:“不是都懂,一知半解吧!”
宋五“哦”了一声,笑道:“那就说说第一部书吧!孙子兵法,有什么心得?”
薛文看到宋五脸上的疤痕随着笑意也抖动起来,有些瘆人,但眼神是温柔的。
刚恢复正常的脸色又有点红了,薛文有点扭捏的说道:“有一年我跟老爸回老家,家里的抽屉里有个孙子兵法的残本,那个残本正好写到第六篇——虚实篇。后来我听别人讲孙子兵法共有十三篇,但是一直没机会看完,终于在你这里把这本书看完了。”
薛文继续说道:“这本书我并不是都不明白,只是一知半解,另外的那半解我总会弄明白的。”
宋五笑了,是发自内心的笑了,没想到老了老了,尽然在这穷乡僻壤发现了这么一块璞玉。
“那这样,那就说说孙子兵法的虚实篇
,说说你对虚实篇的一知是怎么理解的?”
“虚实篇嘛?哦!我记得那是讲如何通过分散集结、包围迂回,造成预定会战地点上的我强敌劣,以多胜少。其实里面很多内容我不明白,但是有一点我懂,以多胜少算什么英雄,要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才算豪杰,哼!”
薛文说到后来不自觉的表达出自己的见解,双眼有些放光。
“哦!说说你知道哪些以少胜多的故事?”
“赤壁之战,五万对二十多万,孙刘联军打败了曹操,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还有淝水之战,东晋八万胜前秦八十万,直接导致了前秦的灭亡……”
薛文说的有点激动,笑脸涨的有点红扑扑的。
宋五笑了,等到薛文告一段落之后,又问道:“那你觉得曹操为什么会失败呢?”
这时候如果外面有人路过的话,看着一老一少在装满垃圾的院子里侃侃而谈,绝对想象不到二人正在谈论的内容。
薛文歪着脑袋想了一下,慢慢的说道:“第一是骄傲,犯了轻敌的错误;第二是水土不适,好像很多士兵都病了,士气不高,不可为战;第三、第三?对了!还有一点,曹操的内部并不是很团结,收了很多降兵在里面,还未能达到令行禁止的统一部署。还有没有,我想想,哈哈!忘了曹操最重要的一个错误,他中了庞统之计,把船连在一起,所以才有了火烧赤壁。呵呵!”
宋五眼睛亮了起来,稍微有点激动,平复了一下心情,想道:说的虽然片面但是一针见血,真是个好苗子。
宋五笑道:“你是否知道?孙子兵法虽然称之为兵法,是教人如何打仗的一本书籍。但是它的真正涵义并不是支持战争,而是不战。‘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而在第三篇‘谋攻篇’
中,孙子写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此乃战争的最高境界……”
“至于赤壁之战,你看的那是‘三国演义’,是小说,不是正史。其实真正的赤壁之战,就连参战的双方,至今都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曹操传’里曾经记载: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瘟,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注意‘与备战’,说的是和刘备打的。而‘刘备传’中更是说:与曹公战与赤壁,大破之,曹公引归。根据这两部传体阐述的意思就是赤壁之战是曹操和刘备打的,没孙权什么事。由于此战是刘备打赢的,所以占据了荆州。而‘三国志’里又写的是孙刘联军,共抗曹军,取得大胜。至于孰是孰非,由你自己来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