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公司阿辉网站的情况怎么样,能不能继续经营下去,你们都要抽时间把阿辉自主生成的那些东西搞清楚。HAI公司要提供有关阿辉的全部技术细节,并配合研究。如果他们有什么不配合的地方,告诉我,我会从高层施加压力。人工智能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了非常危险的阶段。在科学研究上,没有看清前面的路就走,连累的往往不仅是自己。只是许多人并不知道,他们可能会把魔鬼释放到人间。"
接着,李汉云感慨地说:"真没想到,互联网上竟然能出现这样的东西。我是看着互联网在中国发展起来的。公安部刚开始建立网络系统时,我就是主要的技术人员。当时不要说有虚拟主持人,就是连聊天室都没有。因为那时的传输速度是每秒32个比特!"
"哇,这么慢!",风儿脱口而出,又捂住了嘴。听牟爱兰说,这位可是省部级首长,造次不得。不过李汉云并未在意,只是摇了摇头。
"可是当时,当我第一次作调试,看着信息一点点下载的时候,我想到的不是速度慢,而是,我真的可以随时和全世界计算机联接在一起了吗。"
老主任沉浸在回忆中。片刻,又说道:"我真怕自己有一天,跟不上这个飞快的速度。"
大家在静默中分享着长者的体验。
除了墙上挂着的一张氆氇(注)外,苏亚军的家与一般白领人士的家没有多大区别。那张氆氇是苏亚军的妻子格桑卓玛从老家带来的。若干年前,苏亚军和格桑卓玛相识在一个叫作"拉萨河畔"的网站。那个网站的首页是一幅黑色的夜空图案,点点星光、鳞鳞灯光洒在拉萨河上。首页上方,一首诗歌象繁星一样填满那幽然的夜色中:
喝过的美酒都忘记了
只有青稞酒忘不了
穿过的衣衫都忘记了
只有氆氇忘不了
经过的辉煌都忘记了
只有酥油灯忘不了
听过的歌谣都忘记了
只有阿姐的鼓声忘不了
走过的路都忘记了
只有回家的路忘不了
去过的地方都忘记了
只有拉萨忘不了
拉萨拉萨
去过的地方都忘记了
只有拉萨忘不了
自小就生活在钢筋水泥丛林中的苏亚军顿时被这首诗迷住了,后来又被这首诗的作者格桑卓玛迷住了。两个人在网上聊来谈去,苏亚军才发现,格桑卓玛原来也是位职业医生。再后来他们就组成了一个医生家庭,只不过,格桑卓玛学的是内科。
在苏亚军家中厅的墙壁上,贴着一张用太空美术作品放大制作的装饰画。画面的下端印着一句话:
"无论什么样的高新技术,只造福于正确的使用者。——于敬琏"
于敬琏是著名经济学家。互联网大潮刚刚进入中国时,于敬琏曾经发表过大量文章,揭露网络泡沫给社会经济带来的危害性。为此,曾受到过技术精英们的误解,指责他是反对科技进步的保守派。为了澄清自己的观点,于敬琏写下了这句名言。由于文理艰深,他的大量专著在社会上流传不广,反到是这句话,成为高科技时代家喻户晓的名言警句之一。
此时,杨真和格桑卓玛正在厨房里忙碌着。杨真和这位嫂子经常见面,印象最深的,就是卓玛在汉人地区生活这许多年,脸色仍然红中透黑,全无城市居民普遍的那种苍白。杨真平时下厨的时候不多,这次一来是过过瘾,二来是向格桑卓玛学几手藏族食品的作法。在卓玛的指导下,她把青棵面放在碗里,倒进酥油茶和青棵酒,用手细细地搅拌成糌粑。外面,彭苑生带着两个孩子在一块玩儿。苏亚军本来也在那儿,后来有一个网上应诊的患者传来信息,他便提着笔记本电脑到另一间屋子里去了。儿子苏蕾大概已经习惯了父亲的网上应诊,便伸出一个手指,让作客的彭雪莲小声说话。
过了一会儿,苏亚军又回到了中厅。杨真从厨房里伸出头问:"怎么,诊断完了?"
"啊,又是一个IDA综合症,轻度的。"
"怎么,你竟然在网上治疗IDA?"杨真边干着活边问。
"是家庭医生网站和我们中心合作的项目,IDA综合症网上应急治疗。"
"哈,真新鲜。"杨真打趣道:"你们怎么治疗?是不是让他们接触你们的网站成瘾,来摆脱上别的网站的瘾?"
苏亚军知道她在开玩笑,作了个委曲的样子。
"多一种方法总是好的嘛。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