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自主生成功能仍在运作的线索。有关林朝中的资料和阿辉程序的资料从本局数据库转录,附文于本件后。紧急文件拟定后交我签发。"
她撂下电话,给嘴唇发白的高玉文倒了一杯水。高玉文的额头已经被汗浸透了。现在,一个疑问解开了:无论有意是无意,林朝中最有可能把侦查局的动向告诉给阿辉。
"你们平时是否注意到林朝中的性格问题?"杨真用一种超脱的语气问。此时她又恢复了一个心理学家的兴趣。
"当然,他是公司里极重要的人,平时要和许多人打交道。大家对他的评价都是一样的:脾气古怪,自视很高,除非工作上的事,否则很难接触。不过,天才嘛,总是要有些怪僻的。"
"奔向地狱的猎豹,不及爬向天堂的蜗牛。这是你们的谚语吧。"杨真说道。
高玉文对杨真的知识面之广吃了一惊,他点点头。
"我们了解他的历史。他从小就不被人重视,只有在编程方面显示天才后,才获得社会承认,所以把工作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他可能预料到阿辉程序保不住了,才有一些过激举动。不过,他能如此疯狂,我们也没有想到。毕竟他这样作于任何人都没有好处,包括他自己。这种行为只能用疯狂来解释。另外……"高玉文顿了顿,说道:
"他这样做完全是个人行为,与公司无关。请贵国司法部门明查。"作为公司首脑,高玉文仍然想到尽量挽回一些影响。
"林朝中究竟是不是发了疯,贵公司在这个问题上到底负多大的责任,我们只有找到进一步证据后才能确定。"杨真心里自有推断,但从公安人员的严谨来讲,她必须要找到证据才能下结论。
由于问题的核心是在HAI公司,而且高玉文已经转变了态度,开始全面配合警方。杨真只留下平利群在信息研究室,让信息小组的其他成员加上风儿,一起随高玉文坐飞机回HAI公司中国总部。他们要从庞大无比的阿辉程序中找到危险性行为的进一步证据。
送走高玉文后不久,张继东就打来电话。他们已经派人去搜查林朝中在武汉的家。林朝中三十多岁,不仅没结婚,连女友也没有。由于平时很少去住,那个家更确切地说只是幢房子。张继东他们带着搜查令检查了那幢房子,里面除了有大量的电脑设备外,只有床和沙发,连必要的家俱都没有。
林朝中的"房子"就在他父母"家"的旁边。张继东也走访了他的父母。听到儿子出了事,林朝中的父母竟然无动于衷。
"他的事儿和我们无关。他也根本不来看我们。我们都是凡夫俗子,哪配得上他这个天才儿子!"林朝中的母亲对张继东说。
"这个人算是完了。"张继东在电话里对杨真说:"自己的母亲都这样不能接受他。除了公司里的同事,他也没有什么朋友交情。"
"可这也给调查带来了难度。"杨真分析道:"林朝中很有钱,可以随便躲在什么地方。要知道,阿辉只是个软件程序,理论上可以无限复制。就象一个可以化身附体的魔鬼一样。只有找到林朝中本人,才能阻止它进一步复制繁衍。"
"对!"那边张继东兴奋地说:"这样说,至少他就不会离开大城市躲到乡下去,因为他需要高级的工作环境来饲候他那个宝贝阿辉。看来他是把阿辉当成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啦。"
接下来的时间里,杨真把局里的事务都交给王助理处理,一心等待着张继东那边的消息。第二天中午,她困急了,就到休息室里打个盹。正在这时,张继东的电话把她叫醒了。
"我们找到林朝中的线索了!"
(十)
杨真、平利群跟着张继东他们穿过一片作为文物保护起来的旧建筑群,一幢破败的楼房赫然出现在大家面前。杨真在武汉住了这么多年,也想象不到现在城里居然还有这样破旧的房子:红砖被时光积累起来的尘土完全覆盖,楼体灰暗得几乎没有任何色彩,青苔糊满了顶檐,朝街的窗户没有几扇是完好的,两条锈迹斑斑的铁制扶梯悬挂在楼的两侧,象是流浪汉头上没有梳理的乱发。
小楼正面的水泥护墙上塑着一行突出的字迹:得胜桥电影院,1975年建成。在这一行字中,几乎每一个都有点破损,惟有那四个数字顽强地保存着完整,象是要给世人留下昔日辉煌的印迹。曾经观众云集的电影院是互联网大潮中倒下的,并且几乎再也不会复苏的一大批事物中的一个,遍布每个角度的宽带网使电影变成可以在家里随时下载的东西。
这幢楼房已经废弃有年,因为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