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的诡辨。没想到刘文祥一提问,风儿只有一句话:
"是我做的,又怎么样。"
这极象是一个犯错的小孩子无奈之余说的话,既然嘴硬又心虚。当时风儿虽然快满二十岁了,但如今这个时代,人变得越来越晚熟。事后刘文祥说,听到风儿的"招供",他忍住了才没笑出来。
这次招供也给通过闭路电视观察审问现场的杨真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有一件事给了她更深的印象。那是风儿与刘文祥单独对话的时候。风儿已经知道刘文祥是负责侦破的人,不服气地说,自己只不过是在聊天室里吹牛时留下了痕迹,不然,刘文祥决没有那么好的运气找到她。
这时,风儿的外婆买菜回来,看到杨真,脸一下子白了。
"杨主任,您……晓凤又……"
"晓凤没犯什么错误,我找她有别的事。"杨真安慰着老人。这次她特意穿着便服,也是为了让这一老一少减轻些压力。
"那太好了,快请进,晓凤这孩子从小就不懂礼貌。怎么不请杨主任进去呀。"
已经二十岁的风儿显然不习惯外婆在别人面前教训自己,噘了噘嘴什么话也没说。杨真也不介意。随着风儿的外婆上了二层小楼。周围这片居民区是武汉市区内仅有的几处没有改建的旧式小楼群。空间狭窄,潮湿闷热,把"火炉"的特点充分展示出来。由于线路老旧,无法带动空调,风儿的屋子里只有电扇。
风儿案发后,杨真见过她的家属们。这本不是杨真的责任范围,但不知怎的,她对风儿的命运特别关心,这大概算是某种缘份吧。风儿的父母都各自成了家,平时很少和她来往。风儿案发后,父母双方一方面都很关心她,一方面都怕与五百万的赔偿沾上边,举动犹犹豫豫。只有风儿的外婆拼命为孩子申辨,虽然老人没有什么文化,更不懂计算机,但慈爱之心溢于言表。
"每周两次到派出所报导,晓凤一次不落。您看,家里连计算器都没有。上次想换个智能冰箱,听人说里面也有什么微型电脑,就没敢换。"风儿的外婆文化不高,平时读书看报都费劲,但还是尽可能为外孙女辨护着。
"您说得不错,晓凤这半年来的监管记录一直很好。她本质上也不是坏孩子,只是有时作事欠考虑。"杨真的话音象夏日里的清泉一样听起来凉爽舒服。她又转向风儿:
"张晓凤,你这段时间有没有什么工作安排?"
"没……没有。"风儿右臂低垂,左臂抱着右臂,一付静听发落的样子。
"是这样,警方请你协助调查一个案件,希望你能配合。"
风儿眼里一亮,抱着右臂的左手松开了。杨真看到她的双臂都在抖动。
"是……现在?"
"是现在。如果你没有别有事,请你和我去侦查局里,我再向你介绍情况。"
"您看您,叫她办事儿,打个电话就行了嘛。"外婆插话道。
"当然,不过我亲自来一趟,是想请您放心,别误会她又出了什么事儿。"杨真拍了拍风儿的肩膀。
"那……"风儿左看看右看看,"我换件衣服。"
"唉呀,杨主任叫你去,你就赶紧去呗,换什么衣服。"风儿的外婆生怕女儿得罪杨真这个"衙门"里的人,教训着外孙女儿。
"外婆,您看您,我总不能穿这身到公安局里去吧。那里面很严肃的。"
高科技犯罪侦查局是个全新的、半公开的机构,人们很难把他们和一般的公安机构分开,习惯上也把那里叫作公安局。风儿和外婆挤住在一个房间里,靠窗处是风儿的床,风儿钻过去,一拉布帘,在那里围了个两平米左右的私人空间。如此局促的生活条件杨真现在已经见得不多了。透过布帘,她看到风儿在箱子里翻翻找找,比比试试。
杨真又和风儿的外婆聊了一会儿,风儿那边"刷"的一下打开了布帘,杨真一看她的装束,差点笑出来:虽然风儿知道应该穿得严肃一些,但这身与刚才换下的那身实在没有什么区别。
杨真向老人告了别,带风儿走下楼去。来到车门旁边,杨真用遥控器打开车门,风儿低声问道:"杨主任,是不是允许我再用电脑?"
杨真看了看她,点了点头,心里不由得佩服这个孩子的聪明。
使用警方掌控的前黑客协助侦破计算机犯罪问题,最初是由信息强国美国开的头。近来世界各主要信息技术大国都流行这种作法。信息技术如此突飞猛进,任何一国的警方都不再象低技术时代那样,能够对犯罪者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