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零点看书 > 青玉狮子香炉 > 第 2 章

第 2 章

开始他就说道:

“老太婆衰萎的皮肤,已经没有精髓可让玉吸取的了!”

因此,他找了别的女人替代。

开始经营润古堂的时候,他找了个附近卖糖果的寡妇,是个年过三十、散发着成熟韵味的女人。

王福生嗜酒,喝醉了,就经常抓着李同源说醉话:

“的确,你玉雕刻得很漂亮,这个呀!我也承认。不过,如果让我来评断,我的作品有……有人间的温暖,是你雕刻的玉所没有的,可惜呀!”

老实的李同源恭敬地聆听师父说话。可是,无论再怎么说,他还是不让女人抱着玉,工作时也不让女人待在身边。

(师父刻出来的玉,确实有着不可思议的暖意,属于人的……)

李同源比谁都清楚这个事实。但是,他无论如何都不相信师父作品中的暖意,是因为吸取了女人肌肤精髓的缘故。

(一定跟技术有关。)

新一代的匠人李同源,打心底里否定师父异想天开的想法。

玉有硬玉和软玉两种。云南和缅甸生产的翡翠等硬玉,都太坚硬而无法施以精细的雕刻。雕刻玉器用的通常是昆仑(新疆)生产的软玉。但是,即使是软玉,也还不如做印章的青田石和寿山石来得软。

玉的光泽,自古以来即为中国人所憧憬。常见的宋瓷,即是以其特质接近于玉而经常被拿来创作。

正文 青玉狮子香炉(4)

软玉只有新疆生产,所以,即使再怎么垂涎也不是那么容易到手的,这和国力的消长也有关系。控制西域的力量一旦消失,那么中国内陆也会失去玉的供给。

清朝时,昆仑山脉玉的开采属于国营,不仅严禁民间开采,对于玉的买卖也作了限制。乾隆年间,兵部侍郎(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高朴,对盗采和走私玉者判处死刑。然而,即使施行死刑,走私仍然无法杜绝,这足以说明人们对玉是何等地憧憬了。

关于玉有许多迷信的说法。让死者嘴里衔玉,可以防止尸体腐烂即是一例。药房收购雕刻玉后留下的玉的屑粉,是因为能卖给罹患重病的病人家属。生于旧时代的王福生,对玉拥有奇特的信念并非不可思议的事。

1923年春天,经常来兜售书画的宦官郭祥,带着几张相片出现在润古堂,向王福生下了一份订单:

“能不能做和这个一模一样的香炉?”

清朝覆亡以后,逊帝溥仪因优待的条件,被允许保有尊号,并可留用以前在宫内的侍从人员。在同一个条件的第三项中,逊帝本应移居到北京的西郊,但溥仪却未遵行而仍继续居住紫禁城内。因此,还有四百七十名宦官和一百多名宫女住在城内,侍奉着被废除了的皇帝。郭祥就是其中之一。

“这是件做得相当精美的玉器!”

看着相片,王福生说道。

相片有好几张,是从各个不同角度拍摄的同一个香炉。包括底部及内侧都拍了。香炉的底部雕着铭文:

乾隆三十四年

--正值1769年。

这是一座三足的火钵型香炉,盖子上雕有一只蹲着的狮子,两侧把手则仿龙头而造,亦即双龙耳。

“能做吧?这里有尺寸。”

正文 青玉狮子香炉(5)

郭祥从怀里掏出写了尺寸的纸片。

王福生接过去,核对着相片看了一会儿,说道:

“高三寸……不过,不知道是什么颜色?”

虽然同样是玉,但是,颜色从rǔ白色一直到带有蓝色、绿色、黄色都有,而且还有深浅的差别。相片是黑白的。

“颜色我记得,你那里应该有各种原玉吧?嘿,让我瞧瞧!”

李同源和素英也在场。

(莫非要答应下来?)

两人凝视着王福生的脸。

郭祥要求制造赝品。

2...

“我想看看真品!”

王福生回答。

“有真品的话,我就用不着那么费心了!就是因为手边没有,所以才把照片带来。”

郭祥不安地说道。宦官失去了男性化的表情,像个神经质女人似的扬起眉毛,声音也提高了。

李同源想起流传在琉璃厂一带的谣言。

--溥仪身边虽然不乏愚忠愚诚的遗臣,但是,欺骗逊帝、盗取财物的人也不少。不知道溥仪是否稍微察觉到了,他宣布最近要清点宫廷内的收藏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