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黄巢起义
“先前的确是周参事顾虑不周,可这件事也是本将军亲自下的命令,要是真想怪罪的话,就先怪罪于我吧。”
王建的脸上隐约有一丝怒气,这种怒气平日里是瞧不见的,所以此时众人都不敢多说什么,反而是周翔想要开口,但是接触到了王建的眼色之后,立马就闭口不谈了。
各地官员在说完自己的牢骚话之后,王建也不再废话,直接说道:“现在不是治谁的罪的问题,而是要将吐蕃国这次的进攻化解。”
不过这话一出,周翔反而是脸色更为难看了。
“将军,这次的进攻恐怕不再是试探了,先前已经多次试探,已经明白东川和西川的实力,所以这个时候进攻,很明显是知道我们的战斗力究竟有多少,要是真想化解的话,只能是硬脱,然后等待援兵。”
此时能想到的援兵有两个,一个正是最近的节度使杨守亮,但是从先前的战况来看,这种可能性几乎为零,不落井下石就万事大吉了,更不渴望对方能在此时雪中送炭。
另外一种可能性便是唐廷出兵,这种可能性是最大的,但是拖延的时间肯定是要很长的时间,若是这边防线一破,恐怕事情的发展就会完全不受控制。
最为关键的一个点是,王建治下十六州都是在中部地区,这边的地形广阔,非常适合大批量的驻军驻扎下来,特别是茂州,丛林不少,非常适合行军驻扎。
想到了这一点之后,王建感觉自己的整个人都不好了。
“当务之急还是要先保住茂州,这一点在座的想必都是清楚的,我们需要拖延,相信朝廷很快就会派兵前来增援。”
此话不假,也是所有人的希望。
众人退去之后,王建单独留下了周翔。
“周参事,我先前就与你说过,你很衷心,可是目的性太强了。”
“当初针对西川的建议我之所以全部采纳,而是因为我们的目标都是一致的,可是我当时是不是也提醒过你了,这种事情不能操之过急,反之会引火上身。”
周翔显得有些无辜,但是脸上的愧疚之意还是没有褪去,声音沙哑的回道:“将军,小的肚子里装有多少野心您都看在眼里,可是我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知道,唐廷走到这一步,已经回天乏术了。”
王建背后顿时惊出了一声冷汗,这种话作为臣子是万万不可说的,乱臣贼子的罪名可不轻。
可周翔却是自顾自的继续说道:“这如今的天下,也就只有您是一位明君,若是连你救不了这世道,那这世上怕是再没有人了。”
他从不掩饰自己的野心,甚至在很多时候都会主动表露出来。
若不是因为他忠心,又或者王建早就读懂了史实,恐怕这种人是断然不会留在自己身边的。
不过很显然的是,王建先前不说是因为这种关系,但是现在要是什么都不说的话,恐怕这件事会诱发一系列的导火索,最终会演变成他最不想看到的局面。
“你怎可说我是明君?朝堂之上的那位现在依旧还在治理朝纲,若是你这个时候说出这番话又恰好被他听到,可是杀头的罪!”
没想到周翔却不以为然的回道:“将军,三年以来,除了各地节度使来回征战外,你有真正接触过唐廷吗?”
王建一时语塞,在原身的记忆之中,的确是少之又少。
“可是我一直记得,东川是大唐的领土,我作为臣子,该做什么事情我一直都是知道的。”
周翔面不改色的回道:“你从未真正接触过唐廷,也无法判断出和唐廷之间的紧密联系,更别说是感受。此番吐蕃国的进攻,我思来想去,直到现在都没有想到良策。”
作为王建一直坚信的‘诸葛亮’,连他都说出这种话了,王建知道,现在的局面已经不是援兵能解决的地步了。
两人忽然沉默了好一阵,本身周翔的性格就是这样,永远都是提出的问题比解决的问题还要多,所以王建也渐渐的习惯了。
只是沉默之后,周翔忽然又话锋一转。
“吐蕃国要在此刻出兵,其实是有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第一点,是因为北防战事之后,我们的主力一直在受掣肘,这种相互牵制的局面,很容易就给到另外一个人有可趁之机的机会。”
“二是细作已经透露出了消息,从成都府的谍报网也传出了情报,经过层层筛选之后,又结合我们先前布下的暗桩密探,以及各路斥候,可以确定的一点,黄巢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