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我们再也没有了安宁的日子,各个帝国相继前来,期望在中国获得利益,而腐朽的清政府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丧权辱国地签订了那些所有的协议……”
“1856年,即咸丰六年,得到利益的英法帝国不满足自己的即得利益,期望获得更多,因此在俄、美的支持下再次发动了侵华战争……”
“这场战争我们再次输了,英法联军仅仅五千多人就让清政府惊慌失措,驻守清军将领毫无斗志,望风披靡,清政府害怕了,慌忙派出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为钦差大臣,赶往天津议和。就是在这里,这座城市,我们国家于6月26日和27日分别与英、发订立中英、中法《天津条约》……”
“耻辱,这是我们民族的耻辱,是我们这个国家的耻辱,我不明白如此丧权辱国的政策如何能够得到通过,这样的政府要来何用,一个不能维护国家主权、维护民族独立团结的政府要来何用……”
“可是耻辱没有结束,我们的国家有着五千年灿烂的文明,我们有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有着勤劳善良的人民,可是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却是如此的多灾多难……”
“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彻底地输了,输了千年来的文明和最后一块遮羞布……”
“慈禧挪用海军军费为自己过六十大寿,可于此同时日本皇室为了海军建设节衣缩食,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日的差距进一步扩大,而日本依靠着清政府赔偿的白银大力地发展海军,发展陆军,然后再反过来加快侵略中国的步伐,我们这是在做什么,花钱为自己养一个敌人来自己的家里杀伤抢掠……”
“中国现在已经不再是什么天朝上国,她的虚弱让所有人看在眼里,也让所有的列强国家开始兴奋,因为现在的中国是任人宰割的毫无反抗能力的……”
“清政府彻底地腐朽了,这样的政府真的应该被民众丢弃,所幸辛亥革命爆发了,民国建立了,我们的国家应该开始一个不一样的发展了。”
“我们中华民族经历如此多的苦难,我将这些苦难列举出来,是希望,我们所有人能够记住,记住我们是中国人,记住我们曾经经历了怎样的苦难,如果不能记住这些,如果我们不能挺起胸膛、昂起倔强的头颅,挺起不屈的脊梁,燃起炽热的心,去努力发展,去为了我们的民族独立而发展,我们先辈所经历的苦难我们还会经历,我们先辈所遭受的耻辱,我们还会遭受……”
宋怡龄指着黑板上的四个字,“我希望你们能够记住这四个字,它不仅仅是一种纪念,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我们遭受了困难,我们必须振兴,否则我们就会一直遭受苦难!”
“过去的几十年,我们的民族经历了太多的不幸和苦难,但是,我们不要忘了,当灾难无可避免时,我们迎难而上,守望相助,灾难在折磨我们的同时,也交给了我们平时难以学到的东西。”
“我们看到了我们民族的不屈,看到了我们将士的英勇奋战,看到了舍己救人的前辈,所以,我们才有了今天民国的建立,才有了山东的莱州大捷,才有了帝国主义返回庚子赔款的举动,才有了收回各地租界的底气……”
“梁启超先生写就《少年中国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强调国之强盛在于少年群体的强大。而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则指出‘少年富强’的必由之路在于教育。”
“你们,是这个时代的精英,因为你们接受了高规格的教育,接受了我们所倡导的爱国爱国主义教育,接受了我们所提倡的高等学校学生的军事训练,你们有着共同的愿景,共同的价值观,而只有这样的群体,才能在灾难面前同舟共济、勇渡难关。翻开历史的卷轴大家也不难发现,‘多难兴邦’只为坚强、团结的民族所特指!而我们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坚韧不屈的民族,有人形容我们中国是东方的睡狮,那今天,那现在,我们这头东方的雄狮应该醒了,为我们共同的国家和民族去努力……”
“我,宋怡龄,将会和我的社会党员一起,和你们一起,为了建立独立、富强、民主的国家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我的信仰牺牲一切!”
“我期望有一天,我们面对世界可以骄傲地说,我是中国人,我不逊于任何人!”
宋怡龄的话再次赢得了台下数千学生的阵阵欢呼,这些读过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