霖是他的老子,这些材料只能是他这个当儿子的来做了,不喜欢也得做,主要是张作霖现在手下的人才太少了,心腹大多是跟着张作霖一起发家的,又有多少文化呢?
最近日本人频频地和张作霖接触,这样下去绝对不是好事,应该尽快引进其他国家,最好是美国,现在的美国远没有以后那么讨厌,而且是一个新兴的帝国,也很希望能够在中国扶持代理人,自己在这方面要加快了,是不是让怡龄去美国活动活动呢?
看来一切都要等到辛亥革命以后这些计划才能有大的发展呢!
*****
终于等到宋怡龄的到来,陈璧君也见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汪精卫,看到身体和精神都不错的汪精卫,陈璧君对张学杰和宋怡龄的感谢更是无法用言语形容。汪精卫这才知道营救他的是宋家四小姐和东三省总督张作霖之子张学杰,对两人对革命的追求大为赞叹。
在宋怡龄的强烈要求下,汪精卫也深感陈璧君对他的深情,二者决定在奉天成亲,暂时先秘密潜伏在这里,然后伺机和革命同伴会和。
在张学杰的引荐下,汪精卫见到了东三省的总督张作霖,对于张作霖的庇护汪精卫和陈璧君都是比较感激的,在和张作霖的交谈中也将更多的共和信息和革命思想传达给了张作霖。
张作霖是个冒险者,但同时也非常关注民生和百姓,在自己儿子的建议下,将汪精卫和陈璧君安排在一所中学里教书,用张学杰的话说就是借鸡生蛋,用这些革命党人来启发民众的思想,追求共和,开发民智。
“你近日如何?”
“我们说话还要这么文绉绉的吗?”怡龄轻轻地笑了。
“抱歉啊,似乎已经有点习惯了。”张学杰有点自嘲地笑笑,看着怡龄,“我现在只感觉时间不够,最近日本人不断地和我父亲接触,我想日本人谋夺东北的心不死,我们之间的战争随时来临,可我们现在还什么都没有,军火,军火没有,军队,军队没有,一想到这里,我就觉得喘不过气来。”
“不要慌,我们一步步来不是吗?你现在手上不是已经在训练侍卫队了吗?以前你和祖庭不也训练了一支几十人的侍卫队,那些人不都是你的底子吗?”宋怡龄轻轻地靠近他,搂着他的腰,将头靠在他的肩膀上,给他支撑的力量。
“没错,萧轩,周扬、费文斌、罗达成、何应求这些都是我们培养的后备人才,现在几乎每人能够带一个排了,可惜人数还是太少了,我们现在还不能大规模地宣传革命思想,所有人都把手里的兵看成自己的私兵,明明有那么多的想法却不能一一实现,真的让人很憋闷呢!”紧紧搂住靠在自己胸前的人,只有在她的面前自己才能这么放松地交谈吧!
“我见到那位未来的总理了,和记忆中确实有点差别,还只是璞玉呢!”想起自己见到的那位未来牛人一脸崇拜地看着自己,怡龄就觉得心情特别好。
“准备怎么培养他呢?”
“我还没有想好,我是打定主意要利用一战赚钱,还有就是我想要参加巴黎和会,这一切我都要到美国去完成。前年7月11日,美国驻华公使柔克义向中国政府正式声明,将美国所得‘庚子赔款’的半数退还给中国,作为资助留美学生之用,大规模的留学活动即将开始了,我希望明年辛亥革命成功以后,我能得到公派出国的身份。”怡龄思索着自己收集的各种资料,“想起来,驻美公使梁诚还是非常有才干的,仅仅因为美国国务卿海约翰透露出的一句‘庚子赔案实属过多---’就开始在美国国会以及议员中四处游说退还不实赔款,没有他的努力,或许没有现在的退款活动!”
“是啊,这些人才虽然是清政府的人才但未必不能为我们所用,中国古老的儒家思想真的是太可怕了,这样腐朽的政府和国家居然还有人如此愚忠。”想起现在的现状,张学杰发出了一声感慨。
“不说其他人了,去美国留学的机会一定要抓紧,这批留美的学生可都是今后的人才,你这边需要我带多少人去美国。”
“美国虽然想要帮中国厉行教育,但实际上也是不安好心,过度地用民主和自由包装自己,其实都是为了他们自己国家的利益,我想军队的人还是不要动,突然到了美国这样现代化的都市,思想上难免会受到冲击,还不如等这些人的人生观基本形成以后,再派往美国。”张学杰思索了一会,不是很同意怡龄的看法。
怡龄皱着眉头思索了一会,微微叹息,“不好意思,我太心急了!”仔细一想张学杰的话,宋怡龄又何尝不知道他的担心,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