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同盟会的成员都没有办法的啊,那说明宋怡龄的路子更广,说不定宋怡龄能够救汪精卫。
虽然对汪精卫和陈璧君后来投靠日本人不满,但是现在亲眼看到为了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汪精卫和陈璧君,宋怡龄还是感到一阵的心酸,目睹陈璧君为了营救汪精卫不顾自身疲劳、尊严的行为,宋怡龄不由得为他们以后的遭遇感到惋惜,在这个年代,有他们这样的年轻人就是中国的希望,即使他们现在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对于中国来说,有他们就有希望,有他们就有中国的未来。
心酸之余,带着陈璧君回到自己的房间,轻言安慰,13岁的宋怡龄就这样安慰着19岁的陈璧君,两人如同姐妹一样睡在一起,听着宋怡龄温柔的言语,陈璧君几日来的紧张渐渐放松下来,沉沉地陷入了梦乡。
*****
“周恩来?”密切关注学校学生成长的张学杰听到自己的同学告诉自己现在表现比较优秀的同学名字以后,被这个名字给震住了,这可是共和国的缔造者啊,历史的伟人啊,怡龄最崇拜的人啊!
“子任,子任?”旁边的同学马和推推张学杰,怎么说着说着就发呆呢?
“啊,没事?”从想象中清醒过来的张学杰立刻意识到自己捡到宝了,怡龄只记得周总理12岁的时候到沈阳来读书,但是具体在哪所学校她就不记得了,因此,张学杰不得不到学校里面来蹲点,拉拢他觉得比较好的可靠之才,没有想到这位未来的总理居然是自己的师弟,真是太让人兴奋了。
现在的周恩来还是一块璞玉,还是满脑子的旧思想,但是人家天资聪慧给他足够的时间和经历,绝对能够打造成历史上最耀眼的美玉,打定了主意,张学杰兴奋地给自己的两位同伴发了电报。
张作霖表面上对清廷忠心耿耿,实际上暗中掌控着巨大的军事权力,目前几乎已经是东三省的总督了,殷洪寿又重新回到了东北,给张作霖当幕僚,有了眼界宽阔的殷洪寿的协助,张作霖的势力是不断地扩大!
在张学杰的建议下,张作霖对奉天城的几所学校进行大力的投资,不但更新桌椅,而且购置了很多的进步书籍,还有不少的外国译著,聘请了外文老师在学校里开设外语课,同时拿出部分经费奖励成绩优秀的学生,年级前五的学生免去所有的学费和书费,同时得到每月的生活补助,年级前十的学生学费和书费减半,每月同样得到生活补助,年级前二十的学生仅仅能够得到学费和书费减半的优惠。
消息一出,所有学生和老师大为兴奋,纷纷赞扬张作霖的开明和仁义,让张作霖的名声在奉天一路飙高。
周恩来完全不知道在暗中不止一双眼睛在观察着他,在东关小学里,他感受到了和以前在老家完全不同的生活,他来自江南鱼米之乡,那里风景秀丽,四季如春,而中国北方则显得萧瑟奇异。学校里其他的同学都比他个子高,体格比他状,别人都称他为“小南方佬”。虽然在这里吃不到南方常吃的大米,但是以高粱和小米为食,而且每天,无论春秋冬夏,都要在室外做体育锻炼,把他文弱的身体锻炼得更加强壮了,不过最让他佩服的是高他一个年级的学长张学杰。
听别人说张学杰应该是大有背景,不过看他在学校里和大家一样的生活,一样的学习,一样的运动且不论哪种都不落后人,和想象中的高官子弟完全不同呢,而且张学杰的成绩非常优秀,各门功课均属全校第一,体格非常健壮,似乎还练过武,在学校里为那些体弱的学生出头,在他的控制之下,东关小学的学生各方面都比其他几所小学的学生表现得好。
这样的张学杰也成为了全校同学的偶像,其中最让周恩来敬佩的是,听同学说过校长有一天问过他们为什么而读书,别的同学都回答说是为了光宗耀祖,找个好工作,而张学杰却回答,“为了中华的儿女不再受人欺凌,为了中华的大地不再被人践踏,为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能够再次绽放夺目的光彩!”
同样的问题,周的回答是“为了中华之崛起!”
两人的回答让校长大为赞赏,为两人批注,此子绝非池中物!
张学杰也因为这样的事顺利成章地和周恩来开始接触,两人谈论时事、政治、经济、国际环境等等,经常是张说,周听,毕竟现在的周接触这些还是太少了,就连在东关小学,要想看那些进步方面的书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我的书房里有很多这方面的书籍,是我朋友从日本还有国外给我带回来的,你如果有兴趣,周末可以到我家来看看。”
“真的,太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