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事情推进得快些。看到工作不如理想,心里就很焦急,我亲自督促推动,总希望大家都加一把劲。金大侠还有什么想问的吗?”
蒋经国出任行政院长以来,台湾的变化简直是翻天覆地的,尤其是实行自由经济制度,经济持续增长。金庸微微一笑:“不要反攻大陆,反攻不会成功,只会造成几百万人死亡。我希望你能继续改善台湾人民的生活,人民生活得好,就是成功。”
没一会儿,副总统严家淦进来了,他可是金庸的书迷,先同金庸han暄了好一会儿,这才进入正题:“我们的国防费用负担很重,预料美国的军援不久就会停止,但我们要尽快提高人民地生活水准。关于国民收入,有很多种解释,如果一个国家的国民平均收入很高,但军费开支、政费开支用去了一大部分,老百姓的真正收入就不太多。我们要使老百姓的真正收入增加得更快。”
金庸点头称是。
“有一次,我在美国遇到几个美国朋友,他们一见到他就吃惊地问:‘你怎么还在这里?我们以为台湾早完蛋了!’”严家淦哈哈大笑,接着说下去,“如果我们勤勤恳恳地为老百姓做事,我们是不会完蛋的。”
在与高层政要的接触中,金庸一下子便发现他们没有唱高调,更没有浮夸吹嘘,而是正视现实,大多数设计和措施显然都着眼于当前的具体环境。这样的政府,才有希望。
接下来的日子里,金庸到台湾各处参观,在桃园、新竹,他还随意去看了几户农家,发现这些普通农家拥有电视机、电冰箱、电单车等。与香港相比,台湾人很讲礼貌,不管是商店职员、餐厅服务员,还是开电梯的,总是对人笑脸相迎。
而访问台湾的最后一站,是金门岛。
访问台湾,怎么可以漏掉金门岛呢?金门是台湾的前哨,离大陆最近,也是最敏感的地方,西元一九五八年,这里还爆发了著名的“八二三炮战”,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叶飞的一声令下,福建沿海炮兵阵地万炮齐发,所过之处,尽成焦土。
踏上金门,无疑是这次台湾之行中最令金庸兴奋的事之一。
陪同金庸上金门岛的是中华民国陆军副总司令兼总统府战略顾问明清远,他知道这名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有着怎样的过去,内战的时候,每次中原作战,毛泽东总是特别强调要拖住整编第十一师,钳制十八军,使其
不得加入战场,对其十分顾忌。在《毛泽东军事文集》中更是有七篇专门针对十八军及明清远的电文,如《钳制敌十一师等部以利刘邓主力休整》、《陈锡联部主要任务是钳制十八军》、《钳制敌第十八军保障粟军胜利》、《一周内不使敌十八军越过睢杞县》、《对付明清远张轸部北进的措施》、《同意刘陈邓歼击胡琏一部》、《询问一三两纵能否向西参战》,到了西元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之后,他不仅在古宁头、大二胆、八二三炮战等战役中击溃共军,更是以铁腕作风来治理金门岛,硬是将这个原本寸草不生的穷山恶水给治成了海上仙岛。后来他因病休养的时候,更是本着“学然后知不足”,在台湾大学注册,进入台大历史研究所,在台大的三年间除了因病住院请假的时间,竟未缺过一次课。
对于金庸来说,金门岛真的是于他闻名已久,当他亲自站在金门岛上,见到到处是炮位、机枪阵地,大卡车和坦克纵横来去,一派紧张的战备状态的军事化的岛,确实是感慨无限。
金庸边走边看:“共Chan党会不会打金门?如果打,能不能打下来?”
明清远的回答很是坦诚:“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也很好回答。说难回答,是因为共Chan党到底打不打金门现在谁也不知道,所以也很难说共Chan党能不能打下金门;说好回答,是因为世上根本不存在打不下来地要塞,关键是为此付出的代价,共Chan党愿不愿意为此付出这样地代价。从目前的情况看,共Chan党打金门的可能性很小,虽然炮轰一直没断过,现在只是用炮弹送一些宣传品过来,连共Chan党过去常用的心理战,喊话、广播、空飘、海漂也都明显降级了。”
“明将军,我的毕生最大的愿望,就是目睹两岸统一,不论是三民主义、共产主义、民主自由、中华文化的传统等等,其中可能有合理的部分,也可能有不合时宜的部分。在台湾而言,应当采用最能为台湾人民谋幸福的办法,最受台湾人民欢迎的办法,使得最大多数台湾人民生活得最快乐。”金庸一口气说了许多,“在政治上争是非,正如在宗教上争是非一样,永远不会有结论的。国民党说三民主义正确